当零跑B10以“10万级智能SUV”的标签杀入市场时,整个新能源行业都嗅到了血雨腥风的味道。这款搭载激光雷达、高通8295芯片的紧凑型SUV,售价直接杀到12万以内,比同配置的埃安Y便宜2万,堪称“价格屠夫”再世。但在这场看似降维打击的盛宴背后,零跑究竟是在重塑市场规则,还是重蹈“赔本赚吆喝”的覆辙?
B10的杀伤力源自对成本结构的极致压榨。全域自研模式覆盖电池、电驱、智能座舱三大核心领域,让零跑将宁德时代电池+英伟达芯片的组合,塞进了一辆A级SUV。更致命的是,其LEAP3.5架构支持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空间利用率比传统车型提升15%,后排乘客终于不用再蜷着腿看导航——这种“技术平权”策略,直击10万级市场用户的核心痛点。
狂奔的零跑正踩在刀尖上跳舞。2024年财报显示,其单车毛利率仅为1.7%,远低于比亚迪的20%。B10若想盈利,必须实现月销破2万+供应链成本再降10%的双重目标。更严峻的是,比亚迪秦L、长安启源A07等竞品已摩拳擦掌,这场价格战很可能演变为“七伤拳”,最终击穿行业利润底线。
市场策略的激进同样暗藏危机。零跑计划年内将门店数量扩张至800家,但单店月销仅120台,不足理想的一半。部分经销商为完成指标,甚至出现“贷款提车”的乱象。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打法,与当年OFO疯狂铺车的路径略有相似,当资本寒冬来临,沉没成本终究会有人买单?
用户端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调研显示,B10首购用户中25-35岁占比达68%,他们更关注“15万内能否买到带高阶智驾的车”,而非品牌溢价。零跑精准卡位这批“务实新中产”,用“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模式开辟新战场,就像特斯拉当年用AP系统培养用户习惯,只不过这次战场换到了10万级市场。
当我们在讨论零跑B10时,本质上是在追问:中国新能源市场究竟需要多少个“价格屠夫”?当技术普惠变成资本游戏,当性价比战争演变为击鼓传花,零跑B10究竟是颠覆者还是铺路人?评论区留下你的判断,或许你的观点会成为行业变局的注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