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150背后隐藏的真相与争议

前段时间,有个数据在汽车圈炸开了锅:2022年某新势力车企净亏损高达百亿元!百亿亏损啊,听起来简直要让人脑瓜嗡嗡响。咱不说这家公司名字,免得跑偏话题,但它的亏损数字确实把不少人吓得不轻。有人直接喊“玩不下去了吧”,有人说“这就是烧钱大赛,看谁先熬死”,还有人甚至怀疑整个新能源行业是不是泡沫这么大,随时要炸。百亿亏损,确实吓人。但它真的那么不正常吗?

咱先慢慢拆开看看。亏损背后,是营收、销量、毛利这些数字撑着的。先说销量,这家新势力车企的全年交付量已经破了十万台,这在新能源领域算是不错的成绩。营收也挺高,逼近百亿规模,甚至比一些传统中小车企还要强。那问题出在哪?毛利率。毛利率竟然只有个位数!这在车企里,尤其是新能源车企,确实有点低。特斯拉毛利率都能跑到25%以上,国内某些高端品牌也能撑到15%-20%,而这家亏损百亿的企业做不到10%。这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你车卖得也不少,营收也有了,为什么毛利这么低?低到撑不住成本,亏到百亿规模?

DN150背后隐藏的真相与争议-有驾

毛利低的原因,咱再往里扒一扒。一方面,是研发费用高得离谱。新能源车企,尤其是新势力,基本都在搞智能化、创新技术,烧钱不可避免。这家企业的研发占比差不多是营收的15%-20%,这已经算是很拼命了。传统车企研发比例一般不到10%,新势力里头也有一些控制在12%左右。它这么烧钱,毛利当然被压低了。另一方面,这家车企产品线还在扩张期,很多车型处于“先上量再优化”的阶段。你看它跑得快,不管是SUV、轿车,还是高端、中端都在铺,但这些车很多还没到规模化生产的成熟期。规模化生产是降本的重要环节,没做到这一点,成本压力就会直接拉高。

DN150背后隐藏的真相与争议-有驾

这情况是不是行业里的普遍现象?其实也是,也不是。咱拿特斯拉对比一下,毕竟特斯拉是新能源领域的“老师傅”。早期的时候,特斯拉也烧钱、也亏,但它的亏损主要集中在研发和产能建设。特斯拉当时的策略很简单:先搞出极致产品吸引消费者,再慢慢把成本压下来。现在你看特斯拉,产能全球化,供应链优化到极致,毛利率高得让人羡慕。再看看国内其他新势力,亏损确实普遍,很多家都在挣扎,但亏损规模和结构上差距挺大。有些烧研发,有些烧营销,有些压车价抢市场。换句话说,亏损是这个行业的常态,但亏损的内容和方向却不一样。

DN150背后隐藏的真相与争议-有驾

那回头看这家亏百亿的企业,它是在乱花钱,还是在抓机会?从它的动作看,更多是在抓机会。技术上它在发力智能化,市场上它在扩产品线,品牌上它试图往高端走。这些动作很烧钱,亏损短期内难以避免,但它未来有可能靠规模化和技术积累逐步回收成本。只不过,这中间有个风险——它能不能熬到那一天?烧钱过猛,很可能会因为资金链断裂出问题。所以,百亿亏损看起来吓人,但它背后更多是战略性亏损。亏得有章法,但风险依然不小。

最后咱收个尾。这事看着吓人,但拆开一看,其实很多动作都有逻辑。亏损规模确实大,但它是这个行业的阶段性现象,很多新势力都在经历。真正要紧盯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企业的动作是不是有序、方向是不是清晰。它能不能熬下去,最终跑到盈利那一天,才是关键。跑新能源这条路,亏损不可避免,但亏得要有章法。咱也别光看数字就慌,得看它下一步怎么走。这百亿亏损背后,是机会,也是挑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