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中国汽车指数盛典会上,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安全技术总监尹志勇发布《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研究成果》,该成果共收集交通事故个案20000+、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案例8000+和1052个预碰撞场景案例。本次发布的成果由通用技术中国汽研交通事故项目团队完成,其研究领域涵盖汽车指数专项研究、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和司法鉴定、整车安全测试评价、零部件安全和安全性能评价等。
报告从通用技术中国汽研交通安全研究历程开篇,2007年至2022年,十五年持之以恒,坚持以事故调查和司法鉴定为手段,以数据挖掘分析为途径,以车辆安全性研究为任务,以服务政府、车企、消费者进行交通管理、选车用车、安全出行为最终目标,完成深度调查体系的构建。
深度调查体系平台于2019年立项,与重庆市公安局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以重庆市为总站点,面向全国开展交通事故深入调查。目前已与中南大学、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召回中心站点西华大学等单位合作。采集区域覆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乡村道路、山区道路。调查模式采用多维度融合,以获取直观、高效、精准、全面、安全的证据数据。最终成果为交通管理部门在重/特大、敏感、疑难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交通行业安全生产培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了车辆事故方面的数据支撑。
传统事故深度调查是现场勘察、车辆勘察、事故追踪、事故分析几个维度切入,通用技术中国汽研对此进行了升级,包括引入多维信息采集模式,从二维到三维到多维,从体表到体内,从静态到动态,实现了直观、高效、安全、精准、全面的证据采集系统,有利于还原事故真相。在事故原因分析方面,工作组引用了“会诊”分析模式,通过多学科、多视角来还原真相。除了交通事故过程的重建以外,还开展了人体损伤的重建和损伤机理的研究。
针对事故深度调查,工作组制定了规范化采集体系和文件,使深度调查的采集人员、录入人员按照统一标准采集、录入、分析数据。另外,在对其他国内外深度调查数据库架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构建了交通事故数据库:中国出行交通事故场景数据库(CTAS)。可实现结构化和非机构化数据的上传、存储、校核、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并实现对数据库功能的多次迭代升级,通过数据逻辑约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提高了录入和整合效率。针对事故场景构建,在数据库架构基础上开发了场景数据处理云平台,可实现场景数据上传、数据融合与处理、场景提取、标注、生成、转换及重构。以上两方面集成为CTAS。
针对智能汽车的开发需求,工作组跟西华大学开展事故场景相关研究,重点工作包含场景数据格式、内容、工具链,建立了中国道路交通事故预碰撞场景数据库。该部分研究工作可实现事故场景基础数据的快速构建,后续,基础数据上传至CTAS,通过场景数据处理云平台可实现智能汽车ADAS功能开发所需的事故场景内容。至此,工作组实现了从事故深度调查,到场景数据基础构建,再到场景数据处理云平台,最终生成企业所需事故场景全链技术。
目前,已对1052个场景案例进行聚类分析,明确了相应场景出现的频率,通过事故类型、人员损伤、伤情、车辆变形、事故场景来支撑相关的工作,对智能车辅助驾驶功能的评测提供支撑。研究发现,车车正面碰撞事故中,轿车占比最高(60.9%),其中车辆数、乘员数与重伤人数及重伤率,在不同重叠率上呈现出3个峰值区间,即25%-30%、40%-50%、95%-100%区间;碰撞力主要分布在12点方向,碰撞角度为0度;碰撞瞬时速度主要处于30-60km区间,均值为47.4%;驾驶员座的男性远高于女性。在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方面,行人事故车速集中在30-60km/h区间内;损伤位置上,行人头部、胸部及髋部更易受到损伤;乘用车与二轮车的主要碰撞面为乘用车前部,占比高达69.4%;汽车车速集中在70km/h以下,其中30-40km/h之间的事故最多;二/三轮车骑车人死亡率较高,且头盔使用率较低,骑车人的头部及胸部更容易受到严重损伤。
最后,报告分享了近期规划与长远目标。短期内,将优化现有测评工况,提取中国典型道路特征事故完善测试工况;对事故预碰撞场景进行数据构建,并进行ADAS测评场景工况参数研究,支撑中国汽车指数体系升级。展望未来,通用技术中国汽研将致力于建立事故调查生态圈,统一并引领事故调查、事故场景研究标准,提高技术水平,加速数据成果应用。希望国家相关部委、通用技术中国汽研、高校、司法鉴定机构、整车零部件企业相合作,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共赢,合作领域将非常宽广。让我们期待更多研究成果的出炉,促进公共交通安全的深化,共同守护交通出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