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又一款新车曝光了,这次是海豹08。激光雷达、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尾灯……参数表越写越长,价格表越标越高。可翻翻销量榜,上个月海豹07只卖了2070台——这年头,车企扎堆造“高端车”,可马路上的网约车司机、工薪族、小店主们,真的需要这么多贴着“豪华”标签的电动玩具吗?
(事件细节)
看看宣传稿里那些炫目的词儿:“Ocean-S概念车设计风格”“1.5T插混纯电续航125公里”“轴距2970毫米”。技术参数确实漂亮,可当一辆车把“毫米波雷达数量”当成卖点时,就像相亲对象把体检报告当情书——数据再完美,摸不着人心的温度。更讽刺的是,同价位竞争对手荣威D7 DMH起售价12.38万,比海豹07便宜了小三万。三万块,够一个外卖骑手换两百组电瓶,够普通家庭加五年油。
(深层问题)
国产车这几年集体患上“高端焦虑症”。续航要破千,算力要赶超手机,车机屏幕恨不得占满整个中控台。可那些真正需要车的人呢?菜市场凌晨进货的摊主需要的是耐造的轮胎,不是能K歌的音响;送孩子上学的妈妈在乎的是后排能否放下安全座椅,而不是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当车企把90%的研发经费砸向“高端用户”,剩下10亿普通人的需求,活该被折叠进“低配版”的选项里。
(情感共鸣)
我认识个跑货运的老李,开了十年燃油车想换新能源。4S店销售指着海豹07的智驾版滔滔不绝:“这车能自动泊车!”老李苦笑:“我拉一车冻货在批发市场等卸货,零下二十度站车外看它自己倒车?”后来他买了辆不带任何智能配置的电动面包车,省下的钱够装两套柴暖系统。你看,所谓的技术升级,有时候不过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再把昂贵的解决方案强塞给不需要的人。
(解决方向)
不是反对技术进步,而是厌恶这种“技术暴力”——用一堆普通人用不起也用不上的功能,倒逼整个市场涨价。比亚迪们真该学学五菱宏光: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当一家车企开始认真计算“每度电能帮用户多赚几块钱”,而不是“每颗雷达能提升多少品牌溢价”,才是真正的产业升级。
(结尾升华)
马路上飞驰而过的电动车,后视镜里照见的从来不该只是参数表的狂欢。当有一天,车企高管们能坐在网约车后座听听司机抱怨充电桩太贵,站在小学门口看看家长怎么把三轮车改装成雨棚车,或许才会明白:所谓高端,不过是让最普通的人活得更有尊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