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花20多万买的新车,转眼就变成只值2万的"烫手山芋"?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近年来无数车主的真实遭遇。当你为省下几万块钱选择了一家"性价比超高"的车企,却不知道这可能是一场无法退出的赌局。
爆雷车企:一地鸡毛的残局
兄弟们,说句实话,这些年爆雷的车企真不少!2023年10月,某汽车品牌一纸破产公告,11万车主直接懵圈。啥概念?配件断供、维修难,有车主加价50%都找不到零件,车子基本成了废铁。
到了2024年12月,又一家车企轰然倒塌,CEO被愤怒员工围堵讨薪。那些原本21万的新车,二手市场只剩2万,贬值90%!买车容易用车难,这些车主是真的欲哭无泪啊!
更惨的是啥?门店关闭、配件库空空如也,有些车型甚至被保险公司贴上"高风险"标签,保费暴涨40%或干脆拒保。资本方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可车主们呢?有人得背着这个"大包袱"过日子!
为什么这么多车企扛不住了?
从2020年到现在,中国已经有35家车企停摆了!仅新能源领域就有接近19万车主被坑。这些车企为啥会接连倒闭?
说白了,就是卷出天际的价格战!2024年全国227款车型参与降价,比2023年的148款多了一大截。2023年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还有8.99%,到2024年就剩4.3%了,几乎腰斩!兄弟们,这利润率比卖白菜还低啊!
回头看看2018年,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多达487家,到2023年只剩40家左右。5年时间,400多家车企烟消云散。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谁能撑得住?
长城汽车:逆势增长的"另类"
在这片哀鸿遍野中,长城汽车却活得滋润。2024年,长城全年营收超2000亿,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126.92亿,暴增80.73%。
这不是靠卷价格卷出来的,而是靠实打实的产品力和品牌力。长城董事长魏建军是个十足的长期主义者,他一直强调:中国汽车不能靠价格战前行,要靠长期价值取胜。
魏建军的故事真是励志啊!1988年,26岁的他接手了负债200万、快倒闭的长城工业公司。35年后,这家小作坊变成了资产超2000亿的全球车企。2024年,长城研发投入超100亿,累计专利授权1.2万件,覆盖新能源全产业链。
尤其牛的是他的出海战略。在泰国,长城收购通用工厂并投50亿改建,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链全本地化。在日系车占80%的泰国市场,长城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抢到5%市场份额!
选车企,真得看"生存能力"
朋友们,车企爆雷说到底是行业洗牌的必经阶段。就像百年前美国汽车工业从几千家整合成"三巨头"一样,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还会继续。
那我们普通人买车该怎么避坑呢?
首先,查查车企的专利数量和核心零部件自研比例,警惕那些纯"组装厂"。其次,看看4S店覆盖率,优先选有本地独立配件中心的品牌。最后,参考第三方机构的五年保值率报告,别为了短期便宜坑了自己的长期利益。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中国汽车的未来
好消息是,这场没完没了的价格战可能快结束了!3月底的2025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多部门明确表态要整治汽车市场乱象,拒绝内卷,推动高质量发展。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声,将系统整治多个重点产业的内卷式竞争。
中国汽车曾被国外品牌压着打了几十年,而现在,长城这样的品牌能在海外打出增长曲线,靠的就是长期主义思路,以及技术和出海战略双轮驱动。
这条路还很长,但未来无限可能。汽车工业全球已有百余年历史,中国虽然起步晚,但我们一路追赶,一路蜕变。这其中有混乱,有淘汰,但也从来不缺"守得住、熬得住"的企业。
正是因为有这批对造车真热爱,愿意踏实深耕的汽车人,中国自主品牌才能逐渐站稳脚跟,为中国汽车注入更多底气。这种长期主义,不仅是企业战略的定力,也是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你怎么看这场汽车行业的大洗牌?是继续选便宜的,还是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靠谱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