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车首保消费券3000元引发热议,背后真实需求已被忽视

济南这波“促驾”戏码,明摆着是想给疲软的车市打一剂强心针。

按理说,如今车企“内卷”得厉害,价格一泻千里,恨不得赔本赚吆喝。

可即便如此,想从老百姓的荷包里“刮地三尺”,也着实不易。

济南这回祭出的新车“初护”消费券,听着挺诱惑,上限有3000大洋呢!

但细究之下,门槛亦不低。

务必是在指定车企购置“绿牌”新车,还需在济南本地的保险公司投保商业险。

这一来,就把不少“持币观望党”和“异地牌照户”给拒之门外了。

最初的公告一出,诸位就开始合计:这保额得飙到多少,才能把最高补贴收入囊中?

结果,一些人蓦然发现,为了攫取这3000元,恐怕要多掷不少保费,盘算下来,这“薅羊毛”的收益并不丰厚。

这便有了后续的补充公告,声明保额在2000至3000之间,亦可忝列800元的消费券名单。

这事儿嘛,颇似商家搞促销,结果发现力度欠奉,又急忙弥补。

但关键在于,这弥补是否真能拨动消费者的心弦?

恐怕还得存疑。

瞧,一方面,地方政府希冀拉动经济,鼓舞消费,这初衷是可嘉的。

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是“冤大头”,锱铢必较才是生存之道。

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解囊,仅靠派发消费券,恐怕还不够给力。

坦白讲,当下大家购车,考量的维度繁多。

油价是否坚挺?

停车是否便捷?

济南新车首保消费券3000元引发热议,背后真实需求已被忽视-有驾

维保是否昂贵?

等等。

单凭车价低廉,或者稍许补贴,很难让人痛下决心。

况且,这消费券的适用范围亦有掣肘,仅能用于首保。

首保那点开销,与后续的用车成本相较,简直是沧海一粟。

更深邃地剖析,此事亦映射出一个症结:我们总想着仰仗刺激消费来化解经济难题,但往往忽略了消费者的切实诉求。

大家匮乏的并非消费券,而是稳定的收入,是足以应对未来风险的底气。

当我们惯性地将原因归咎为“消费意愿萎靡”时,是否无视了老百姓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仅此一桩,便足以佐证刺激消费政策的局限性。

溯及过往数年,大家手头略有盈余,便迫不及待地置办房产车辆,唯恐错失良机。

现如今呢?

房产不敢妄动,车辆也得三思而行。

这背后,是整个社会心态的嬗变,是对未来的预期变得愈发审慎。

故而,想真正提振汽车消费,仅凭派发消费券是远远不够的。

得从根源上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敢于消费,乐于消费。

回到济南这桩事,后续成效几何,尚待观察。

但至少,它警示我们,刺激消费不能仅靠“散财童子”,更要洞悉老百姓的真实需求和心理状态。

这事儿也颇有玩味,本意想给大家发放些许福利,结果发现,想让人领情,还真不是易事。

这就像谈情说爱,徒有物质上的馈赠,缺乏精神上的共鸣,恐怕也很难修成正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