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陪发小去郊区练车,车子刚拐进一条青砖铺就的村道就傻眼了。前方五十米处迎面开来辆小货车,两车大眼瞪小眼停在三米宽的巷子里。发小握着方向盘的手都在抖,额头上的汗珠啪嗒啪嗒往下掉。货车司机探出头喊:"小伙子,要不你退到晒谷场?"发小哭丧着脸回:"我...我科目二倒车入库补考了三次..."
这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去年交通局数据说,新手司机剐蹭事故中68%发生在窄路会车。但别慌,我邻居王哥开驾校十五年,带出上千学员总结出一套"傻瓜式会车法"。上个月我亲眼见他让刚拿驾照三天的小美,开着SUV在2.8米宽的弄堂里丝滑会车,两车间隙刚好能塞个手机壳。
先别急着找卷尺量路宽,记住这个黄金法则:只要车头能摆正,就有机会过。那天小货车司机准备下车指挥倒车,王哥摆摆手:"您坐着喝茶,看我们表演。"只见他把方向盘三九点钟位置对准路中央,左右后视镜各留出成年人小臂长的空隙。车子像装了轨道似的笔直往前滑,会车瞬间两车后视镜间距刚好能夹住一张银行卡。
重点来了!调整后视镜有大学问。别学网上教的调法,王哥说把左右镜子往外转15度,相当于时钟两点方向。这样能看到自己轮胎位置,就像给车装了透视眼。上周我试了这招,在老家3米宽的田埂路上,后视镜里清晰看见车轮压着白灰线走,比驾校的模拟器还准。
遇到上坡千万别慌,记住"上山虎下山猫"口诀。上坡车动力足更好控制,下坡车容易溜车。去年中秋我表弟在盘山公路会车,主动让下坡的卡车先过,结果人家司机摇下车窗扔给他一盒月饼,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懂事。
最绝的是王哥发明的"矿泉水瓶训练法"。在空地摆六个瓶子当3米车道,让学员用A柱夹角对准瓶身。当雨刮器节点扫过第二个瓶子时,右轮距离瓶身刚好30厘米。我亲眼见个女学员练了半小时,后来在菜市场窄巷会车,车轮离摊位竹筐就差两指宽,卖菜大娘直夸比老司机还稳。
实在拿不准距离怎么办?王哥教了个应急妙招:降下车窗请对方司机帮忙看。上个月在古镇旅游,遇到辆旅游大巴堵在石板路上,我和司机师傅隔着五米互相喊话配合,两车交错时游客们集体鼓掌,倒成了旅途中的趣事。
记住这些要领,下次遇到窄路会车就当玩现实版"贪吃蛇"。保持车头正、速度慢,后视镜里看车轮,实在不行就求助。开车嘛,安全到达比面子重要。现在发小已经能在老家村道上自如会车,上周还嘚瑟地给我发视频,说他教会了隔壁七十岁的李大爷开车——用的还是这套方法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