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在要是想买辆电动车,估计不少人都有点犯愁——续航虚标的有吧?智能系统卡成PPT的也不少吧?最头疼的是标价二十多万的车,想买辆靠谱的得咬牙跺脚。这时候要是有人跟你说,有个德国老牌车企要推辆紧凑级电车,价格直接压到十五万以内,关键续航、智能、颜值全在线,是不是得赶紧掏出手机查查消息?
还真不是做梦。最近上海车展上一汽大众亮出的ID.AURA,直接把发布会现场变成了大型种草现场。这车不仅长得像概念车直接开下展台,价格区间更是让隔壁展台的销售都凑过来瞄参数表。要说这年头车企卷起来有多拼?ID.AURA直接把合资品牌的电车价格门槛砍到了自主品牌的主战场,背后藏着大众布局中国市场的连环大招。
长得像概念车,价格却是量产车
第一次见到ID.AURA的人绝对会多看两眼——贯穿式灯带像条光剑劈开夜幕,三横幅日行灯在车头两侧像星际战舰的推进器。设计师这次彻底放飞自我,车尾那道凌厉的折角鸭尾,硬是把三厢轿车做出了轿跑的溜背感。不过最绝的是,这些未来感十足的设计元素,根本不是停留在PPT上的“期货”。车展上亮出的量产版实车,连门把手上的光影纹路都和设计草图一模一样。
要说这车多懂年轻人,看看细节就知道。车顶那块智能玻璃能根据阳光自动调色,夏天露天停车再也不怕变烤箱;C柱三角窗特意设计成悬浮式,把后排空间视觉放大了一圈;就连轮毂盖上都藏着LED灯组,晚上开出去绝对能收割回头率。现场工程师还透露了个彩蛋:车标夜里能发光,开在路上直接自带身份认证。
藏在亲民价格里的黑科技
别看价格贴着15万红线,ID.AURA的技术配置可没缩水。大众专门给中国研发的CMP平台,把电池组厚度压缩到12厘米,后排地板纯平得能打麻将。最狠的是这个平台能把研发周期砍掉30%,省下的成本直接让利给消费者。有媒体在现场摸了摸底盘,发现连电池包防护板都是航空级铝合金,这用料放在同价位绝对算降维打击。
开过电动车的都知道,车机卡顿比续航焦虑还闹心。ID.AURA直接上了和小鹏联合开发的CEA架构,车机启动速度比手机还快。现场演示时,工作人员同时开了导航、音乐、座椅加热,车机愣是没掉帧。更夸张的是这车支持整车OTA,今天买的入门版,过两个月可能通过升级解锁L2+级自动驾驶。有业内人士算了笔账:光是这套电子架构的成本,就比同级车型高出小两万,大众这次真是铁了心要抢市场。
把家用电车卷出新高度
坐进驾驶舱就能明白为啥说这车专为中国家庭设计。后排地板纯平不说,座椅特意加厚了2厘米,身高1米8的汉子坐进去还能翘二郎腿。中控台底下挖了个能塞下双肩包的储物格,门板上的雨伞槽直接把劳斯莱斯的设计下放。最贴心的是后排空调出风口下面藏着Type-C和220V电源,带孩子出门再也不怕平板电脑没电。
续航方面虽然没公布具体数据,但工程师透露了个关键信息:用的宁德时代最新磷酸铁锂,低温续航比上代提升20%。现场有媒体算过账,按CLTC标准怎么也得500公里打底,周末带全家去郊外露营完全不用慌。充电口设计在右后翼子板,倒车入库充电不用扭着身子插枪,这种细节真得老牌大厂才想得到。
价格屠夫背后的阳谋
能把这么多硬核配置塞进15万价位,大众可不是做慈善。供应链老师傅说了,CMP平台70%零部件实现国产化,连电机都是和本土供应商联合开发。生产线上用了大众最新的压铸技术,车身关键部件一次成型,光生产成本就省了15%。再加上年销百万辆的摊薄效应,这价格还能留出利润空间,合资车企的成本控制确实让人服气。
其实仔细看产品规划就能发现端倪:ID.AURA不是单兵作战,后面还跟着插混版和增程版。大众这是要用纯电款打开市场认知,再用混动车型收割主流家用市场。就像当年朗逸带火整个家族,现在ID系列也要复制这个套路。有经销商偷偷说,展车到店当天就有三个客户当场下订,这热度怕是又要重现当年“神车”盛况。
从上海车展的火爆场面就能看出来,ID.AURA这次真戳中了老百姓的痒点。要颜值有跨界车的范儿,要空间堪比B级车,智能配置直接看齐新势力,最关键的是价格让工薪阶层也够得着。难怪有业内人士预测,这车很可能复制当年iPhone 4的剧情——用旗舰配置卖中端价格,直接把紧凑级电车市场洗牌重来。等着瞧吧,下半年路上的“光标大众”估计要越来越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