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当我看到那组数据时,咖啡差点没喷出来。这真是重新刷新我的物理课本认知了:一位小米SU7的车主晒出惊人的行驶记录——一年狂飙二十一万公里,但电池健康度居然只衰减了百分之五,更夸张的是,四条米其林原厂胎都还没换。好家伙,这数据直接给所有汽车工程师、电池专家,包括我这种看热闹的人,都上了一课,但这课听起来怎么这么玄幻呢?
一天五百五十多公里,私家车能跑成这样,你真得怀疑这车主是不是拥有一个能连接全国高速的私人传送门,或者根本不住在地球上。想想跑网约车的那些同行,一年能跑个十几万公里都得叫一声卷王,这位非营运车主愣是把人家两三年的活儿干了,用脚投票告诉你什么叫不够努力。当时看到这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给自家产品做广告,这简直是在对传统汽车工业发出一个带刺的挑衅。这事情真假放在一边,关键它折射出来的那种真诚的微妙变化,才是让人心里最硌得慌的地方。
记得以前雷总讲过一个事,说拒绝了一个能把稻草卖成黄金的求职者,那时的腔调听起来多么厚道啊,五万亿市值的企业居然自我约束硬件利润不超过百分之五。大家纷纷夸赞,觉得这才是良心企业家。可一转头,看看小米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里那个数据,营收千亿级,净利润破百亿,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二十六点四。你说,百分之五和百分之二十六点四之间,这差距像不像一段遥不可及的星际航线?更不用提,胡润榜单显示,这位企业家正是过去一年里财富增速最快的那位。当时那个利润不超过百分之五的承诺,再拿出来晒,味道就复杂了,让人不禁要问,难道是那百分之五的承诺,在过去一年里按日息复利,才滚出了如此惊人的增速?反正我的小学数学告诉我,这里面可能有点什么,逻辑上好像哪根筋没接上。
那枚百分之五衰减率的电池,才是最玄乎的核心。如果宁德时代能做出跑了二十一万公里、日均一充、仅衰减百分之五的电池,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行业突破,这完全就是掌握了新能源的点金术,理应在全球的电池大会上拿着数据四处巡讲,让特斯拉、比亚迪都汗颜。可现在呢,供应商像个真世外高人一样保持沉默,反倒是车主自己,带着一个超出物理常识的孤证,站在聚光灯下。你琢觉着,宁德时代那边,有没有自己人偷偷在怀疑:这玩意儿真是我们家的电芯?这种戏剧性的反差,本身比数据本身更有看头。
一个有趣的心路历程可能藏在这位车主的公开行为背后。我倒不认为他是在单纯地为品牌摇旗呐喊,他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微妙的自我辩护。想象一下,一个人花了二十多万买了台新车,开了一年,周围朋友、亲戚都在那里议论、质疑,尤其当这车还背着这么多的网络争议的时候。那种来自外界的不确定和压力,可能会转化为一种内化的心理落差。他站出来,拿出这份神级数据,或许不是要证明小米有多厉害,而是想告诉全世界、告诉他自己:看,我的选择是对的,你们那些常识是错的。他需要的,是一份给自己交代的说辞,一份维护自己面子的心理盾牌。我们看的是一个汽车数据,他捍卫的,却是一种个人认知和自尊。
这件事最让人感觉别扭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割裂感。一边,企业高喊着良心价的大旗,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普惠大众的形象;另一边,法务部又忙着对质疑的声音进行处理,紧接着,市场上又流出了这种挑战物理定律的用户数据。一个讲求技术和商业逻辑的公司,为什么会允许这样的信息在公共视野中传播?而且是远远超出行业均值的夸张数据,仿佛在用一套全新的,且超自然的标准,去要求大家相信它。
资深的汽车行业分析师,其实对毛利率的飙升,看的更加透彻。新能源车的毛利高企,并不全是技术优势的功劳,它背后通常还隐藏着供应链的绝对控制力,对用户售后环节的高价位设置,以及对新产品上市期的溢价把握。当年乔布斯也拒绝过唯利是图的管理者,但大家接受苹果的利润,因为他们从不装模作样地把自己包装成行业活菩萨,价格摆在那,你爱买不买。可小米这边,又是五比百分之二十六,又是车主数据的不朽神话,总给人一种立牌坊的感觉,这种既想赚大钱又想博美名的姿态,才是最引人遐思的。
抛开这一切不谈,这位车主的行程安排倒是个有趣的时间维度。一年二十一万公里,根据国家的法规,哪怕不是报废,高强度驾驶对车辆各系统,尤其是车架结构,也是巨大的损耗和挑战。假设数据属实,按这频率,三年他这辆车就要走到六十万公里的强制报废线了。一台原本为家用车设计的轿车,却以跑网约车数倍的强度在使用,这就好比你让一个轻量级选手,去跑马拉松一样,能坚持下来已经是奇迹了,你很难想象三年后他换车时,心里到底是带着荣耀还是释然。当然,能这样豪迈地消耗自己的私家车,我心里也忍不住猜想,也许,对于他来说,汽车的本质已经悄悄变了,它不再是用来遮风避雨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或是一场行为艺术。
总之,这件事儿把很多东西摆上了桌面。关于商业宣传的边界、用户信仰的反哺、物理常识和市场情绪的对抗。现在大家看到的,已经不是一份冰冷的使用数据,而是消费者在面对自己花钱买下的梦想时,那种挣扎、维护和强行自洽的心路历程,这本身,比车跑了多少公里要精彩太多了。我们能相信那百分之五的衰减神话,但终究逃不过那个百分之二十六点四的现实毛利,是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