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4S店集体玩消失?车主:保费打水漂、合格证被“绑架”!

一、车主血泪:交了三年保费,店没了;买了新车,却上不了牌?

最近,比亚迪车主圈炸开了锅!山东潍坊的刘先生对着自家的比亚迪宋Pro直叹气:两年前在青州茂和4S店买车时,销售拍着胸脯推荐“三年联保”,说一次性交保费省心又划算。想着每年不用操心续保,刘先生爽快交了钱,结果今年5月保险到期前,他突然发现——店关门了!

“推门一看,铁将军把门,玻璃上蒙着灰,问旁边商铺老板,说已经关了半个月。”刘先生冲进店里,只找到几个愁眉苦脸的员工,才知道他们工资被拖欠了3个月,连社保都断缴了。更糟的是,刘先生的三年联保保费还剩一年没落实,维权群里300多位车主都慌了:有人刚交完保费店就倒闭,有人保养做到一半没人管,“厂家电话打了十几次,永远说‘反馈处理’,连个具体回复时间都没有!”

比亚迪4S店集体玩消失?车主:保费打水漂、合格证被“绑架”!-有驾

这边保费打水漂的糟心事还没解决,沈阳的高女士又掉进了另一个坑。今年1月,她在沈阳兴旗4S店花10万买了比亚迪秦L,交了1万首付后,销售以“过年车管所放假”为由拖延上牌。直到4月她去店里催,才发现画风不对劲:诺大的展厅空荡荡,只有2个员工在收拾东西,墙上贴着“劳动仲裁中”的纸条。

“销售小马后来偷偷告诉我,店里从三方渠道进的车,合格证都抵押给金融公司了,现在资金链断了,根本没钱赎回。”高女士这才明白,1月份卖出的60多辆车都因为没合格证上不了牌,“花十几万买的车只能停在小区当摆设,交警看见都要查,这不是明摆着欺诈吗?”

比亚迪4S店集体玩消失?车主:保费打水漂、合格证被“绑架”!-有驾

二、4S店“暴雷”背后:资金链断裂、监管真空,车主成了“夹心饼干”

两家4S店的崩塌,撕开了汽车经销商行业的冰山一角。据汽车行业分析师李岩透露,近年经销商闭店潮频发,核心原因是“两头承压”:上游厂家压货任务重,下游消费者付款周期长,中间还依赖第三方金融借贷周转。“像沈阳兴旗这种从三方渠道拿车的店,本质上是用合格证做抵押融资,一旦回款跟不上,资金链立刻断裂。”

更让车主寒心的是,当4S店“人间蒸发”,厂家和经销商互相踢皮球。潍坊茂和店员工透露,老板失联前曾向厂家申请支援,但厂家以“经销商独立运营”为由拒绝介入;而比亚迪客服对刘先生的回复始终是“我们会督促经销商处理”,却拿不出具体解决方案。“消费者买车时认的是比亚迪品牌,现在店关了,厂家难道没责任吗?”维权群里车主们的质问直击要害。

法律专家王律师指出,4S店预收保费后关门,可能涉嫌合同违约;拖欠员工工资、抵押合格证导致车主无法上牌,则触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现实是,车主维权成本极高:300人的潍坊维权群,有人跑了5趟工商局,有人找媒体曝光,半个月过去仍无进展。“我们就像被丢在中间的夹心饼干,没人管没人问。”刘先生的话道出了车主的无奈。

比亚迪4S店集体玩消失?车主:保费打水漂、合格证被“绑架”!-有驾

三、行业警钟:当“保交楼”变成“保交车”,谁来守护消费者权益?

比亚迪4S店的问题并非个例。据《2024年中国汽车经销商生存报告》显示,去年全国经销商退网率达12%,新能源品牌经销商亏损面超过60%。疯狂扩张的背后,是部分品牌对经销商管理的失控:有的厂家为冲销量盲目压货,有的对经销商资金链风险视而不见,最终让车主买单。

“以前买房怕烂尾,现在买车怕店跑。”这句网友调侃,折射出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危机。当4S店从“贴心服务”变成“套路聚集地”,当厂家售后承诺沦为空谈,品牌口碑正在不知不觉中崩塌。正如高女士在维权群里说的:“如果连比亚迪这样的大厂都管不住经销商,以后谁还敢买新能源车?”

值得注意的是,沈阳兴旗店员工透露,老板失联前曾试图引入新资本,但因债务复杂无人接盘。这意味着,单纯靠经销商自救难上加难,亟需厂家出面兜底。有车主建议:“厂家至少该先解决合格证和保费问题,别让我们为经销商的错误买单。”

四、给车主的避坑指南:这3件事不做,分分钟踩雷!

1. 别轻信“一次性交保费/保养费”:预付费模式风险高,尽量选择年缴,避免大额资金滞留。

2. 提车必查“两证一报告”:合格证、保修手册、车辆一致性证书缺一不可,尤其是从三方渠道提车的车主,务必确认合格证是否抵押。

3. 留好证据,及时维权:购车合同、付款记录、沟通录音全部存档,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向厂家、消协、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必要时联合其他车主集体诉讼。

结语:当“中国速度”遇上“售后短板”,品牌不能只卖车不管“售后账”

比亚迪4S店的爆雷,撕开的不仅是个别经销商的经营乱象,更是整个汽车行业“重销售轻服务”的积弊。对消费者来说,买车是信任的交付;对品牌而言,售后是口碑的延续。如果连最基本的“有人管、能解决”都做不到,再亮眼的销量数据也只是空中楼阁。

截至发稿,比亚迪厂家仍未对潍坊、沈阳两地的事件给出明确解决方案。300多位潍坊车主还在维权群里等待消息,60多位沈阳车主盯着手里的“无牌车”发愁。我们不禁想问:当经销商“跑路”成为频发事件,厂家的责任究竟该如何界定?消费者的权益,又该由谁来真正守护?

(本文案例均来源于车主真实反馈及公开报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