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新能源转型 转让汇凌汽车零部件公司控股权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挺值得说道说道。

5月20号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挂出公告,合肥江淮汽车要把控股的汇凌零部件公司51%股权挂牌转让。

江淮汽车新能源转型 转让汇凌汽车零部件公司控股权-有驾

这对携手走过20年的老搭档来说,就像突然闹分手的夫妻,背后折射出的可是整个传统汽车产业转型的阵痛。

说起这个汇凌零部件公司,成立时间比很多90后都早,2004年就成立了。

合肥江淮汽车持股51%,剩下49%属于合肥凌大塘集体资产经营公司。

主营业务是汽车排气系统这些传统零部件,前些年也算是个香饽饽。

2024年营业收入1.35亿,净利润百来万,看起来还行。

但到了今年前四个月,营业收入虽然还有5268万,净利润却亏了150万,这转折来得太突然。

江淮汽车新能源转型 转让汇凌汽车零部件公司控股权-有驾

业内人士分析,这跟新能源汽车的冲击脱不了干系。

现在满大街跑的电动车,既不需要传统发动机,也不需要自动变速箱,这些老伙计们的"看家本领"突然就成了屠龙之技。就像卖菜刀的遇上枪械师,再好的手艺也接不到订单。汇凌零部件公司作为江淮汽车旗下的高新技术企业,原本指望着靠技术吃饭,没想到技术路线说变就变。

再看控股方合肥江淮汽车,这可是江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江汽集团最近公布的产销数据有点难看:2025年4月卖了3万多辆车,同比下降3.55%;新能源车销量更是腰斩,单月1551辆,同比降了35.78%。累计销量5261辆,降幅达到34.57%。这些数字背后,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浪潮中的艰难挣扎。卖传统车不赚钱,造新能源车又打不开局面,这种夹心饼干的滋味不好受。

江汽集团也不是没想办法转型。去年11月和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超豪华平台亮相,这算是押宝高端新能源市场。同时还在深化和德国大众的合作,拓展蔚来汽车的合作渠道。更和宁德时代、科大讯飞这些科技企业搞生态融合,试图在智能化、电动化赛道上找突破口。这次转让汇凌零部件的股权,可能就是想集中资源搞三电技术(电机、电池、电控),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刀刃上。

这事儿放在整个汽车行业来看,其实是个普遍现象。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40.9%,这个数据意味着每卖出10辆车就有4辆是新能源。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缩,连带着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也跟着遭殃。那些曾经靠发动机、变速箱吃饭的企业,现在要么转型做电池、电机,要么等着被淘汰。

有行业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这轮产业变革就像海啸,传统供应链就像沙滩上的城堡,浪头打过来根本来不及逃。像汇凌零部件这样的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转型到新能源赛道,要么得忍受亏损,要么就得另谋出路。江淮汽车这时候选择"断臂求生",可能也是看到了这个趋势。

江淮汽车新能源转型 转让汇凌汽车零部件公司控股权-有驾

不过转型哪有那么容易?看看江汽集团的新能源车销量就知道,虽然投入不小,但市场反响并不热烈。尊界S800这种高端产品,能不能打开市场还是未知数。和华为的合作固然能提升品牌形象,但华为自己也在和长安、赛力斯等品牌合作,资源会不会被稀释也是个问题。更不用说蔚来的换电模式、大众的电动化转型,每个方向都充满挑战。

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传统车企转型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既要维持传统业务的现金流,又要投入重金发展新业务,这种左右互搏的局面让很多企业进退两难。江淮汽车选择转让非核心资产,可能是在给新业务腾挪空间。但这也意味着要和合作多年的伙伴分道扬镳,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清楚。

从整个行业来看,这种洗牌还会持续。大众集团宣布要在2033年停产燃油车,比亚迪已经停止研发燃油车,连丰田都喊出"全面电动化"的口号。这些大象转身的动作,正在重塑整个汽车产业链。那些跟不上节奏的中小企业,很可能像汇凌零部件这样突然被推到悬崖边。

不过换个角度看,危机中也藏着机遇。就像当年数码相机取代胶卷,虽然柯达倒下了,但也催生了智能手机的拍照革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同样可能孕育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突破。那些能抓住机遇的企业,或许能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场变革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电动车使用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而且驾乘体验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传统燃油车。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传统维修技师面临失业,路边汽修店生意越来越难做,整个汽车后市场正在经历大洗牌。

站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我们不禁要问:传统车企的转型之路究竟该怎么走?是像江淮这样"断臂求生",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增长点?又或者,有没有可能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同时实现平稳过渡?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个选择都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各位看官老爷,您怎么看这场传统车企的转型大戏?是觉得江淮汽车这步棋走对了,还是应该多给老牌企业一些转型时间?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咱们一起聊聊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