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极 韩国车在华撕裂战
贾跃亭的FF91。终于交车了。美国市场。30万美元。有人买单。六年跳票。终兑现。但这不只是老贾的故事。中国车市里。另一场大戏正在上演。更撕裂。更冲突。更难以想象。
韩国车。在中国。曾经辉煌过。但如今。字典里的生僻词。被灰尘覆盖。2019年百万销量。2024年只剩23.3万辆。下滑曲线。触目惊心。
但2025年。一切生变。
🇰🇷 下层求生:现代起亚的回升奇迹
北京现代。2024年卖15.4万辆。2025上半年。突破10万。回暖了。真的。
悦达起亚。更深层调整。2023年销量增31.2%。2024年近25万辆。2025前7月。14.4万辆。甚至可能超去年。它不再只是中国工厂。而是起亚全球制造基地。
他们做对了什么?——彻底本土化。北京现代战略调整:国内筑基、海外破局。舍去新车依赖症。先梳理在售车型。选有优势的。再调整配置。优化功能。改进成本。全新定价体系。甚至冰雪体验营。马拉松挑战。强化品质标签。
新能源。也没缺席。2025是北京现代新能源元年。中方主导。中韩联合开发。纯电SUV ELEXIO。基于E-GMP平台。700公里续航。8295芯片。有备而来。
🔥 上层崩塌:捷尼赛思的亏损黑洞
但韩国车的另一面。令人瞠目。
捷尼赛思。现代集团顶级豪华品牌。在中国。卖一辆车。成本121万元。是的。你没看错。作为对比。上汽奥迪单车成本约600元。捷尼赛思是它的1666倍。
2024年上半年。亏12亿。累计亏损超30亿。同年。贾跃亭的FF经营性亏损1.497亿美元(约10.7亿人民币)。捷尼赛思烧钱速度远超贾跃亭。
媒介花费1.08亿。换来89个新订单。单个成本121万。手机端投放。月耗277万。仅2人到店。每个到店成本138万。慈善式卖车。赔本赚吆喝。但吆喝也没听到。
经销商逃离。18家网点中多家非正常经营。追星集团全面退出。周大福停止投资。无新车计划。2025、2026无大幅改款或全新车型。2027年后才有望见新品。
🤯 撕裂根源:战略与文化的双重失调
为什么上下层如此撕裂?
捷尼赛思的国产化谜题
国产本为降成本、拓市场。但计划中的新能源车。并非基于现代最新全球车型。而是油改电。这曾导致惨败:纯电GV70和G80。比主流竞品贵至少20万。但无AI。无领先智驾。无续航优势。纯电GV80迅速退市。
高管团队的文化冲突
部长级高管8职位。中方最高光时仅2人(CEO和销售)。其余6席皆韩方。如今比例可能回归1:7甚至0:8。中方CEO朱江曾带来短暂希望。销量一度回升。但他离开了。控制权回韩方手中。提出不同意见的群体。正在离开。
总部审计与裁员风波
2023年11月。韩国总部派审计组赴中国。全面审计所有项目和花费。2025年3月起。裁员70人。均为中国人。被指具有偏向性。
💡 生死启示录:中国市场需要什么?
捷尼赛思的困境。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光有品牌野心不够。必须有尊重市场的产品与运营。
宝马、奔驰、大众、丰田的CEO们深知:只有在中国竞争,才能跟上汽车的时代性变化。这里适合AI应用、智能驾驶、新能源产业链发展。
现代和起亚的回升证明:只要愿意做,中国消费者是愿意买单的。关键在“愿意做”——尊重市场、用心经营。
对于捷尼赛思,问题或许不再是是否退市,而是能否彻底反思。钱,究竟去了哪?投入与产出如此悬殊,系统必然存在巨大问题。
🎯 最终抉择
韩国车在中国。一场冲突性的撕裂。下层务实求生。见曙光。上层顶奢梦游.陷迷途。这不仅是韩国车的十字路口。更是所有高端品牌的中国启示录——
在这里,故事和PPT远远不够。这里只相信实力、诚意和可持续的价值。
冰与火。生与死。抉择时刻。已然到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