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保忠:“俄罗斯人认为中国的产品不好”,这说法误解了一个现实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表现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记得2022年西方品牌突然撤出后,咱们中国车企那叫一个动作快,直接把空出来的市场份额给补上了。

袁保忠:“俄罗斯人认为中国的产品不好”,这说法误解了一个现实-有驾

去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卖出去的车子已经超过半数,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实打实的销量数据撑起来的。

像长城哈弗在图拉州建了工厂,奇瑞跟当地企业合作组装,这些操作不仅省下了关税,车价也更有竞争力,难怪老百姓愿意买单。

不过最近半年风向有点变,销量增速开始放缓。

这里头原因复杂,既有俄罗斯国内政策调整的影响,也有市场阶段性饱和的因素。

袁保忠:“俄罗斯人认为中国的产品不好”,这说法误解了一个现实-有驾

但话说回来,中国车企这波操作已经打下了扎实基础,吉利上个月在俄罗斯的销量排到第四,市场份额将近10%,这成绩放在全球市场都算亮眼。

莫斯科天雅国际汽车中心的袁保忠说得实在:"卖车只是第一步,我们要做的是把整个汽车生态搬到俄罗斯去。"

聊到俄罗斯市场,好多人存在误解,觉得冰天雪地没法搞新能源车。袁顾问举了个生动的例子:西伯利亚确实冷得够呛,但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跟咱北京、乌鲁木齐差不多。你看看莫斯科街头跑的比亚迪电动车,冬天照样不带怂。更关键的是,俄罗斯人骨子里就爱折腾车,地广人稀的地界,没有辆好车根本玩不转。他们喜欢大空间、高底盘,最好还能改个排气声浪,这种消费习惯跟咱国内完全不同。

欧美车企撤退后留下的市场空白,简直就是给中国车企量身定做的机会。奇瑞和拉达的合作堪称教科书级别,长城、吉利紧随其后,现在俄罗斯人开的中国车越来越多。袁保忠特别提到,这波出海不能光盯着卖车,零部件配套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就像浙江生产的汽车零件,从奔驰到特斯拉都在用,中国制造业的完整度放眼全球都找不出第二个。

说到改装市场,俄罗斯人玩得那叫一个野。他们的车经常要应付烂路,底盘加固、避震升级这些需求大得很。国内那些玩越野的老炮儿要是看到这市场,估计得两眼放光。更有趣的是房车市场,俄罗斯人工作生活分得清,长假全家出游的需求催生了庞大市场,以前都是欧美品牌垄断,现在中国车企正慢慢渗透。

袁保忠:“俄罗斯人认为中国的产品不好”,这说法误解了一个现实-有驾

不过标准差异确实是个坎。俄罗斯沿用欧盟认证体系,理论上中国产品没问题,但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认知偏差。袁保忠吐槽得实在:"俄罗斯新车买来就不用年检,出了问题才后悔零件不行,这不是甩锅给中国制造吗?"这话虽然直白,但戳中了要害——市场教育需要时间,就像当年国产手机刚出海时遭遇的偏见一样。

服务体系的短板更是个现实问题。俄罗斯地广人稀,修车师傅比大熊猫还金贵,零部件配送慢得让人抓狂。反观国内,县城里都能当天修好车,这种差距短期内很难弥补。但换个角度看,这正是中国车企的机会。袁保忠透露,他们正在俄罗斯试点建立综合服务中心,从卖车到维修保养一条龙服务,这模式要是跑通了,绝对能在当地树立新标杆。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出海俄罗斯有三个层次:先卖车,再卖零件,最后输出服务。现在前两步已经走得稳当,第三步才刚开始。袁顾问特别看好商用车市场,中国产的皮卡、农机车在俄罗斯农场里混得风生水起,这些实用型产品最对胃口。更值得期待的是智能驾驶技术,华为的方案在俄罗斯测试反响不错,说不定能打开新天地。

回过头看,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突围,本质上是制造业升级的缩影。从当年贴牌代工到如今技术输出,从单纯卖车到构建生态,这条路走得不容易,但每一步都踩在实处。就像袁保忠说的:"等俄罗斯人开始研究中国车的构造,讨论哪个避震改装得更专业时,我们的汽车文化就真正在海外生根了。"

各位看官老爷,你们觉得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最该补足哪些短板?是售后服务网络?还是本地化营销策略?或者您身边有没有开中国车的俄罗斯朋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见闻,咱们一起唠唠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那些事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