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拥抱变化,便会被时代抛弃。
当年,因为顶着国字头,加上南下出行的刚需,公路客运成为主流交通,即使票价高企,服务麻麻地,大家还是选择大巴作为出行工具。这让长途客运站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迎来了它数十年的高光时刻,也赚足了这个时代的红利。
然而,当辉煌蒙蔽了双眼,落寞也就悄然而生。
曾经,从珠海去东莞,首选乘坐香洲长途客运站的大巴,方便快捷。不知何时起,油价涨票价涨,反正票价上涨的速度超过物价上涨的速度。于是,私人大巴开始盯上了这块肥肉,甩出远低于车站票价的优惠。
它们的外衣始初是市际包车,不进车站,在繁忙路段的公交巴士站接客,票价9.9元/张。因方便快捷便宜令它迅速获得了许多双城通勤人士和大学生的青睐。而车站高高在上,票价仍持续上涨直至90元/张,10倍之差只有一个道理可以说明,存在即合理。而如今,它们不但合理存在,还被收编成车站的外编运营,美其名曰滴滴巴士。队伍也不断壮大,从原来的2班,变成多班次运营,实现了长途公交化。
而曾经的长途客运站,原来有多红火,如今就有多落寞。随着珠海广珠城轨的开通,加上私家车的暴增,再外添滴滴巴士的运营,亲眼见它客流剧减,到如今客流稀少。因为昂贵,旅客不得不作出选择,客流大量流向滴滴巴士私车领地,只有不熟悉门道的老人仍旧到站内购票。
客流剧减,自然减少班次。香洲长途站从原来每天的8班改为4班,再改成3班,2班,票价也从当初的90元降到50元。到今年11月购票时发现,已取消所有至东莞的班车。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只晓得东莞与珠海的交集应该比清远云浮多得多吧,尤其作为国企,不应该承担一下社会责任,保证一趟运营也算造福老百姓(老者)。
因为很多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即使有手机也不会开通支付功能。在车站购票乘车就会方便他们,咨询也会有人回答他们,遇到难处站内人员会伸出援手。在公交巴士站乘车就会不一样,没有洗手间解决他们的生理需求,更别说其它。要知道,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他们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可以长时间不用找厕所。
这些老人也曾是的城市建设者,他们为这座城市奋斗过,他们的儿女继续为这座城市奋斗,他们本不应该被遗忘,能否留给他们余生最后一点尊严。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请点赞加关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