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行业格局是否正在被中国重塑?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品牌在2025年全球百强价值榜单中占据24席,首次在入围数量上登顶全球。与此同时,中国汽车销量已占全球份额的34.7%,仅5月就在全球774万辆销量中贡献超三分之一。当比亚迪与吉利首次杀入全球销量前十,丰田却以647.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重夺冠军——这场新旧力量的碰撞,正悄然改写百年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全球汽车行业格局是否正在被中国重塑?-有驾

一、全球品牌价值:传统巨头的防守与反攻

2025年初,英国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全球汽车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丰田凭借647.4亿美元的价值重回头名,较上年增长22.9%。其成功源于对混合动力路线的坚持,在纯电路线尚存充电焦虑的背景下,丰田的混动车型精准契合了消费者需求。

奔驰(530.2亿美元)和特斯拉(429.9亿美元)则双双下滑,分别下跌10.8%和26.2%。特斯拉面临双重压力:中国市场价格战白热化,以及欧美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致使其品牌强度指数骤降15.6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品牌比亚迪以140.3亿美元位列全球第12位,领跑中国阵营。法拉利成为价值增速最快的品牌(增长36.3%),印证了豪华细分市场的抗周期性。

全球汽车行业格局是否正在被中国重塑?-有驾

二、销量格局生变:中国份额跃升,新王崛起

从销量维度观察,中国车企的全球存在感更为显著: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汽车销量达1274万台,占全球33.5%的份额,同比增长11%;
  • 仅5月单月,中国在全球市场份额攀升至34.7%,较2024年提升2.7个百分点;
  • 比亚迪首次跻身全球车企销量第六,市场份额达5%,同比增速高达41%;
  • 吉利以4.7%的份额位列第七,极氪等子品牌在欧盟安全测试中斩获高分,助力全球化突破。

相比之下,传统巨头呈现分化:丰田以11.5%的份额稳居第一,现代起亚则凭借IONIQ系列在欧美热销升至第三(7.7%)。而大众(9.2%)、通用(4.7%)等因电动化转型迟滞,在中国市场持续承压。

全球汽车行业格局是否正在被中国重塑?-有驾

三、中国市场内卷:自主品牌的统治时刻

聚焦中国本土战场,新能源品牌的攻势已改写竞争秩序。2025年5月厂商销量榜显示:

  • 比亚迪以26.6万辆销量、13.6%份额遥遥领先,相当于第二名上汽大众的三倍以上;
  • 新势力阵营中零跑异军突起,6月交付4.8万辆,超越理想(3.6万辆)和小鹏(未公布具体数据但居第四);
  • 小米汽车入局仅半年便月销破2.8万辆,同比增幅达150%,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品牌。

传统合资车企仅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少数品牌留在前十,日系阵营的丰田、日产份额均不足4%,德系豪华车亦面临消费者转向自主高端的挑战。

全球汽车行业格局是否正在被中国重塑?-有驾

四、中国车企的进击之路:优势与隐忧并存

中国品牌的崛起核心依托三大支点:

  1. 电动化技术先发优势:比亚迪三电系统、理想增程式方案等差异化技术形成壁垒;
  2. 产业链成本控制:从电池(宁德时代)到芯片的全链条布局,支撑价格竞争力;
  3. 全球化渠道提速:比亚迪在东南亚市占率达15%,吉利通过沃尔沃赋能打入欧洲。

但挑战同样尖锐:中国品牌强度指数在2025年普遍下滑,反映信任危机和政策风险。例如蔚来、小鹏品牌价值分别下降15%和8.2%,显示高端化与盈利模式尚未稳固。

全球汽车行业格局是否正在被中国重塑?-有驾

五、未来决战:转型能力决定生死

行业已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胜负手聚焦于三大能力:

  • 电动化与智能化协同:丰田新一代纯电平台延迟至2026年落地,而中国车企已迭代至800V高压平台(如小鹏);
  • 全球化本土化深度:特斯拉、大众依赖中国产能反哺全球,但比亚迪海外工厂布局仍落后于销量增速;
  • 技术路线包容性:现代起亚凭借“纯电+氢能”双线并进(如NEXO氢车销量破10万),丰田坚守混动过渡,均启示单一路线的风险。
全球汽车行业格局是否正在被中国重塑?-有驾

当比亚迪和吉利跻身全球销量前十时,传统巨头们正面临一个悖论:既要加速电动化以避免份额流失,又需维持燃油车利润以支撑转型。中国品牌虽在销量和数量上“登顶”,但品牌价值前十中尚未有中国品牌身影。这场竞赛远未终结,正如Brand Finance所警示:品牌建设没有终点,技术、差异化与用户信任的持续投入,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