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多久没有听到“打的”这个词了,随着随叫随到的网约车的出现,出租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最近,网约车司机似乎也要步入出租车的后尘,慢慢开始失业了。
现在干点副业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大部分人的首选就是跑个网约车,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导致很多人的主业被狠狠的冲击到了,加上无人网约车的兴起,整个跑车的市场已经过量饱和了,很多地方的官方甚至已经发出警告。
为什么会出现扎堆的情况?官方准备怎么应对这样的情况?
网约车轻松月薪过万?
网络上经常流传一句话:只要你肯吃苦,每月跑网约车轻松上万,但这真的是普遍现象吗?在成都,这个传说几乎已经被数据彻底破灭,根据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的数据,2024年4月,成都共新增4,616名网约车驾驶员,同比上涨127.73%。
短短一个月,数量翻了一倍还多。考虑到成都目前常住人口约为2100万,这样的增速令人咋舌,相当于几乎每天都有150多名新人进入这个行业,而目前,成都网约车司机总人数已经达到31万人左右,相当于每67个人中就有一个在跑车。
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了市场消化的极限,这也直接导致司机之间竞争激烈,订单变得稀缺,接单难度直线上升,一位从业3年的老司机张师傅分享道:以前晚上跑四五个小时,能挣个三百多,现在得跑十个小时,还不一定有三百。
这是很多司机的真实写照,大多数网约车司机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有的甚至从早上跑到深夜,可辛苦一整天,刨去油费,电费,保养费,纯收入可能还不到200元。
而那些月入过万的司机,大多有几个特点:几乎全天在线,跑夜单,节假日通宵作战,可能配偶也一起轮班上阵,可以说,是靠超负荷劳动换来的,并非像宣传中说的那么轻松,还有不少人是在短视频平台被夸张收入吸引,投入大量资金购车。
但是等到真正干起来才发现,收入根本配不上付出,更现实的是,很多司机其实都是贷款买车,每月还要还车贷,一旦遇到几天没接到好单,或者车辆出现故障,收入就会瞬间归零,这也是不少人后悔当初冲动入行的主要原因。
而车辆方面的成本更不能忽视,虽然新能源车的确在能耗上更省钱,但电车的保险费用比油车普遍贵15%-20%,还有电池维护成本,油车虽然便宜,但油价波动大,再遇上平台推出的特惠单,接一单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总结来说,网约车已经从“轻松副业变成了高强度搏命活,别再被网上那点光鲜收入给蒙住了眼。
补贴政策导致市场失衡了?
进入门槛低,曾一度是网约车行业的吸引力所在,不需高学历,不用专业技术,只要有驾和有车,就能自由上岗,但正是这种低门槛,也让市场迅速饱和,平台之间为了抢市场份额,纷纷打起了补贴战。
新手有奖励,首单返现,冲单送油卡等等,一时间,很多司机被吸引而来,然而,这些甜头往往只能维持1-2个月,等司机越来越多,平台用户增速减缓,补贴政策一缩水,收入就瞬间打了骨折。
王师傅就是一名曾经被补贴吸引入行的司机,他回忆说:刚开始每天接够20单就有200元奖励,干劲十足,但三个月后,补贴取消了,订单却没增加,还比以前少,平台一边收紧奖励,一边提高抽成比例,一单下来,司机实际到手的钱可能比乘客付的少了一半。
而不同平台的策略也不一样,老牌平台抽成高但系统稳定,用户信任度高,新兴平台为了抢市场,有时会压缩司机提成,但短期内用补贴吸引用户,两头夹击之下,司机根本没有选择权,只能哪边有单跑哪边。
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也使得部分司机单量少得可怜,有些司机明明在线很久,却接不到单,而有的司机则源源不断,这背后其实与账号活跃度,平台评分等等等因素有关,但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只能盲目熬夜,拼命接单。
而为了节省成本,一些司机开始使用价格较低,空间较小的经济型车辆,虽然短期能降低油耗或电耗,但乘客体验打折,评分下降,影响长远收益,还有人为了抢单,不顾疲劳驾驶,超速违章,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
平台看似提供了机会,但实则在悄然掏空司机的收益空间,当补贴消失,规则收紧,抽成增加,跑网约车已经很难再谈自由副业了。
无人网约车也挤占市场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某地因为无人出租车的兴起,导致网约车被挤占,于是司机们联名求助,其实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了,所以无人网约车的兴起是必然的结果,到那时候,本来就饱和的市场会更加艰难。
虽然目前仍处于测试和初级运营阶段,但这无疑正向传统司机释放强烈信号,未来的竞争对手不再只是人,无人车不需要休息,不怕疲劳,长期来看对普通司机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地方甚至开始用自动驾驶示范区为招牌吸引乘客体验。
这间接分走了原本属于人工司机的订单资源,虽然短期内规模还小,但对那些正犹豫是否入行的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毕竟在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科技替代趋势一旦加速,留给人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成都如今网约车市场的现状,并非个例,很多地方的司机人数不断上升,单量增长却极为有限,最终导致大批人互相竞争,陷入到无单可接的困境,一位乐山的李师傅表示:跑一天还不如以前在厂里站一天机器挣得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司机甚至使用挂靠车辆,借用营运证等违规方式运营,导致市场进一步混乱,对此,不少网友呼吁,监管部门应暂缓发放新证件,并严格审查营运资质,净化市场秩序,保护在岗司机的基本生存权。
在整个行业几乎饱和的背景下,新人想分一杯羹并非不可能,但必须付出极高的代价。有人为了抢夜单,凌晨两点还在等客,也有人家里两口子轮流跑,一辆车24小时不熄火,甚至还有人靠拉亲戚注册多个平台刷单获取奖励,最后得不偿失。
看到这样的情况,不禁想到了当年出租车也面临如此大的冲击,现在打的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网约车是否也会步入后尘,这是一个未知的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行业都会有高光时期和没落时期,我们只需要把握好当下的情况,跟随自己的节奏就行。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网约车市场的行情?如果无人车普及你们敢坐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