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价格屠夫入场,新能源江湖地震 4月的北京车展还没开幕,丰田就甩出一张王炸——纯电轿车bZ5直接定价12.98万起。这价格一公布,社交媒体瞬间炸锅。要知道,同级别的比亚迪秦PLUS EV卖15万,小鹏P5优惠完也得14万出头,丰田这一刀下去,国产车的利润空间直接被砍到脚踝。
雷军前一天还在微博晒小米SU7的订单破万,转头评论区就被“丰田13万”刷屏;李想刚宣布理想L6大定超3万,网友立刻调侃:“丰田要是出个增程版,理想是不是得改行卖冰箱?”更绝的是,有博主晒出bZ5的配置表:CLTC续航620公里、L2级辅助驾驶、12.3英寸大屏……参数对标20万级车型,价格却贴着成本线走。这哪是卖车?分明是掀桌子!
第二幕:国产车商的“沉默时刻” 丰田这一招,打得国产阵营集体失声。比亚迪销售总监在朋友圈发了个“微笑”表情;蔚来李斌被媒体堵在停车场,只丢下一句“市场足够大”;最惨的是广汽埃安,刚把AION S降到13.98万,丰田反手再降1万,网友戏称“日系车教国产做人”。
但丰田真能靠低价通吃?业内人心里门清:bZ5用的是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电机采购自上海电驱动,车机系统甚至接了华为HiCar。说白了,这是一台“国产芯”的丰田车。有供应链专家算过账:扣除电池和关税,丰田每台车利润不到5000元,明显是赔本赚吆喝。“他们赌的是用销量摊薄研发成本,顺便逼死一批新势力。”
第三幕:生死局里的阳谋与暗战 新势力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小米连夜被曝出SU7标准版将推“青春版”,续航缩水但价格下探至18万;理想被拍到测试一款代号“L5”的小型SUV,疑似对标丰田bZ3X;最狠的是极氪,CEO安聪慧直接放话:“我们马上要出一台比bZ5便宜1万的车,续航多100公里。”
这场价格战的终极悬念,其实藏在电池技术里。宁德时代即将量产的钠离子电池,成本比锂电低30%,比亚迪的“第二代刀片”也进入测试阶段。一旦国产车突破成本瓶颈,丰田的“低价牌”就会变成七伤拳。知乎上有条高赞评论说得通透:“现在比的是谁先流血倒下,但别忘了——丰田全球一年赚2000亿,新势力账上现金还能烧几个月?”
尾声:消费者才是赢家? 当车企大佬们在发布会上互放狠话时,4S店里已经出现戏剧性一幕:原本冲着比亚迪来的顾客,转头去试驾bZ5;预算20万的年轻人发现,突然多了一堆降价车型可选。有销售偷偷吐槽:“现在卖车得像菜市场砍价,客户进门就问‘还能再便宜吗’。”
这场混战到底会催生更多“13万神车”,还是让一批品牌彻底消失?或许答案就藏在丰田高管那句耐人寻味的发言里:“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被重写。”而你我手里的钱包,才是最终投票器。
(看到这里,你猜下一个跟牌的车企会是谁?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