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十万公里,刚开完眼睛都疼。买这车没想那么多。刚开始,谁能想到公司重点推荐一辆中大型燃油车,能让我坚持到现在?嗯,空间确实够大,推背感也还行,但还是觉得车质还算稳定。
你知道,刚填完油,开个市区基本得耗掉14个油(估算),高速跑到6-7个,算是还过得去的。虽不算省油王,但油耗还可以接受(你说涨成啥德行)——对比对比,同价位的小豪车,油耗差不多,但我更喜欢CT6的空间和乘坐体验。这点,实在是实打实的优势。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发现车子第一个月的样子还挺新鲜,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车身一点点变了色,但漆面完好,没掉皮、没锈迹。改装方面,从19寸换到20寸轮毂,转弯的感觉明显变好了,稳一些。再配个美规前杠带边灯,颜值瞬间高不少。前段时间还升级了中控的铂金桃木饰板,与原本米黑拼接,感觉档次提升了一截。
年头以来,车子没出现啥大问题,核心部件都是原装的。可以说,这车的底盘、变速箱和引擎,经过六年的磨合,表现得还算靠谱。唯一让人头疼的是,轮胎用到六万公里后,开始有点磨损,也许是我喜欢激情点稳一些的驾驶惯吧,但预计再跑个两三万,也得换。
你知道,刚开始我考虑过换车?要提新能源或中型SUV。挺犹豫的。因为空间大,后排腿多,包裹感也不错。想想六年时间,这车除了小故障,真是井井有条。修理工跟我说,车内的传感器和玻璃,其实都是耐用料。
说到槽点,车机系统真是个大坑。10.8寸屏幕用起来不爽,功能简陋,啥都不能装第三方APP。有次车开着突然黑屏,倒车影像也失灵一瞬间,我还以为车坏了。出厂的软件更新又慢得让人抓狂——这点让我对未来升级毫无期待。
你觉得,车联网未来是个强逼还是刚需?(这段先按下不表)
还记得有次朋友坐我车,他笑我:你这车起步总像慢动作,顿挫感明显。我心里暗想,这可能和我之前在4S店遇到的固件升级有关。实际上,调试后改善不少,但还是没达到理想。尤其是在满载状态下,动力有点肉,冬天路面湿滑时,后驱的小车更得操心点。
你遇到过风阻大、刹车慢的靠山车吗?我猜,估算有些车子会省得多,但多角度考虑,可能牺牲了驾驶感吧。
聊点细节,我刚才翻了笔记,那个扶手箱确实大,但里面没有专门的眼镜槽,存个太阳镜麻烦死了。空调出风口的角度调节有限,要么冷到面,要么暖到膝盖,真烦。自动启停功能,也不是太友善,得自己手动关闭,否则车子总在堵车时熄火又启动,感觉像个欺负你的小朋友。
再说说用车的成本吧,六年里,维修算是安心了,但价格也高。一些零件,如吹洗泵和传感器,都是在质保期内免费更换的,但实际修理花的钱不少,比如第一次追尾之后,修前唇和大灯,报价高到我怀疑人生。保险花费每年都在下降,今年交的三者险和车损险合计大概4191元。
油耗方面,市区堵车,真是飙油,一箱油差不多跑个四百公里;高速时,表现就稳稳的六到七个油。个人感觉还可以(不算省油神车),靠着早已惯的驾驶惯,也没觉得特别费钱。
总结了六年,能碰到这车,算是收获吧。空间真是硬实力,后排能坐三人不挤,后备箱空间大到可以塞下两个大行李箱,还能带满全家出游。隔音效果也不错,双层夹胶玻璃,噪音很有限。
车机系统的落后让我直呼猴年马月。未来可能会考虑换用带自动随动转弯的轮胎,改善转弯半径,小想法或者都不算幻想吧。
对了,冰箱订单已经到了,预约好修理厂装上了。还顺便买了个折叠备胎板准备放备用胎。这些细节也让我觉得,车虽然大,但用起来还算细腻。
是不是觉得有点啰嗦?我还是挺喜欢的。毕竟,六年十万公里,除了小毛病,真没咋折腾。你们买车的打算怎么安排?对未来的技术变革,有啥期待?或者,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继续用着这辆老伙计?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