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交流慢充系统详解:工作原理、构成及故障诊断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地,电动汽车要行驶,必须先通过充电系统为动力电池注入能量。目前,充电方式主要分为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两种。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交流慢充系统的各个组成部件、其工作原理,以及在遇到故障时如何进行诊断和修复。

一、交流慢充的工作原理

交流慢充系统通过慢充线束与交流充电桩或220V家用交流插座相连结,利用车载充电机OBC将220V的交流电高效转化为直流电,从而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持续且稳定的能量补充。

二、交流慢充系统的组成

交流慢充系统涵盖了多个关键部件,包括交流充电设备、高压线束、交流充电口、车载充电机、高压配电箱以及动力电池(内含电池管理系统BMS)等。这些部件协同工作,确保了电动汽车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充电过程。

三、交流慢充枪针脚功能解析

交流慢充枪的针脚设计,是充电系统中的另一大关键环节。它负责传递充电过程中的关键信号,确保充电流程的顺畅进行。每一根针脚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如电源正负极、通信等,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充电交互网络。

四、交流慢充充电逻辑及流程图解

在交流慢充过程中,车载充电机首要任务是检测交流充电接口的CC和CP信号,这些信号分别代表充电枪的插入与导通状态。一旦确认连接无误,车载充电机会通过CAN通讯网络向整车控制器VCU发送信息。VCU接收到信号后,会唤醒电池管理系统BMS,并由BMS向车载充电机发出充电指令。随后,主继电器闭合,动力电池便开始接受充电。

五、交流慢充故障诊断与修复方法

当交流慢充无法正常工作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排查与确认:

六、交流慢充故障诊断与修复方法

在交流慢充出现故障时,应遵循以下步骤进行逐一排查:

  1. 确认CC、CP信号是否连接完好,无中断或短路现象。
  2. 检验车载充电机OBC的供电状况,包括常电、唤醒信号以及OBC本身的运行状态。
  3. 核实车辆端VCU、组合仪表、车载终端BMS之间的通讯连接,确保接触器工作正常。
  4. 动力电池的温度需控制在-40℃至50℃之间,不同产品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5. 动力电池的最高单体电芯电压与最低单体电芯电压的压差应小于300mv。
  6. 动力电池的最高单体电芯温度与最低单体电芯的温度差需控制在15℃以内,具体差异可能因产品而异。
  7. 车辆的绝缘电阻阻值应大于500 Ω/v,以确保安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