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S7上市定价25.99万起,车主圈为何议论纷纷?
3月6日那天,朋友圈突然被一条消息刷屏——东风本田S7正式上市了。价格区间25.99万到30.99万元,一台高端纯电SUV的入场方式不算低调,可没想到的是,这个定价在网上直接炸开了锅。有人说“超出预期”,还有人留言“太贵,肯定凉凉”。身边有同事打趣,说这价格都能摸到理想L6的门槛了,“要不是挂着Honda标,我真以为又是哪家新势力自信爆棚”。
其实前几个月就听说过S7的消息,当时不少人猜测它会冲击20万级市场,本想着合资品牌终于要下场卷性价比。结果等来官宣,一下子拉高到30万线,有点像饭桌上刚夹起一块肉,对面筷子啪一下抢走,还顺带嘲笑你慢半拍。
回头翻看主流中型纯电SUV阵营,不管是特斯拉Model Y、零跑C11还是小鹏G6,这些车型基本都把售价控制在一个相对友好的区间内。而极氪X和理想L6也都盯着20多万能搞定的大蛋糕。这种背景下,东风本田S7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勇气可嘉”。老车友群里有人调侃:“以前合资加点钱买省心,现在国产配置溢出来还便宜。”这种声音越来越多,也反映出当下购车观念正在变。
再聊聊外观造型。我自己对设计这块一直挺敏感,总觉得新出的新能源车,要么未来感十足,要么干脆走极简路线。但看到实车后,东风本田S7那贯穿式LED灯带和发光Logo确实有亮点,不过侧面隐藏式门把手、流媒体后视镜这些元素现在已经不稀奇。有朋友看完照片说,“咋还是有燃油味儿?”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前脸保留了一丝传统格栅影子,不如一些竞品来的彻底。如果单拎颜值它属于耐看型,但距离惊艳还有段路。
空间方面倒是让我印象不错。4750mm的长度配上2930mm轴距,中型SUV里算宽敞。我试过坐进类似尺寸的新势力车型,大多数第二排腿部空间充裕,但头顶余量就见仁见智。本田擅长做乘坐舒适度,这一点倒延续下来。不过同行朋友开玩笑:“别只顾着空间大,用料得跟上才行。”
进入内饰环节,说句心里话,我个人期待更多科技范儿,可实际看到12.8英寸中控屏+9.9英寸仪表盘组合时,那种熟悉感扑面而来——仿佛还停留在燃油时代。不少年轻用户追求视觉冲击的大联屏或者AR-HUD,本田似乎依旧坚持自己的步调。这几年我接触不少混动/纯电新车,无论国产还是合资,都喜欢用大屏吸引眼球。而且智能化体验成了很多人选购的重要参考项。在这一点上,有同事评价“S7这套UI逻辑很稳健但谈不上惊喜”。
值得点赞的是智驾系统。Honda SENSING 360+确实补齐了一些短板,比如高速辅助、主动刹停这些功能都有覆盖,在合资品牌阵营里面属于积极进取派。有一次参加活动试驾的时候遇到堵车,高阶智驾帮忙解放双脚,那一刻还挺享受。不过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不是功能,而是选装包费用。一位准备换新能源的小伙伴吐槽:“极速包9000元能理解,但舒享包1.9万元,如果全选下来预算直奔35去了。”养家糊口的人难免精打细算,多花的钱总希望物有所值。
动力层面倒没啥硬伤。单电机200kW功率搭配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组,实现650km续航;双电机四驱版本350kW马力,加速4秒多破百,看参数完全够用。当初问过几个习惯周末自驾游的人,他们更关心真实续航表现以及冬季掉电情况。“官方数据好看是真好看,就是不知道冬天还能剩多少。”这是每次茶歇时都会被提及的话题。
配置丰富归丰富,可选择权变成负担也是现实问题。例如21英寸轮圈、BOSE音响、全景天幕这些配置,都藏在不同选装包里。如果预算有限,只能挑重点升级。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原计划一步到位买顶配,到店咨询后发现加装费用太高,只好退而求其次。“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看看别家的现成高配。”
关于品牌认知,也是近两年经常被讨论的话题。本田过去靠省油耐用积攒口碑,但到了新能源赛道,就没有那么强烈的号召力。一位90后的老哥直言:“小时候家里开雅阁,现在我更愿意尝鲜SU7或者小鹏G6。”他认为年轻消费者对于传统日系LOGO已无执念,更关注产品体验与创新技术。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朋友圈,也反映在销量数字上。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东风本田销量同比下降六成以上,公司内部压力可想而知。“以前买思域图个皮实,现在谁还记得那些梗?”
售后服务和维修成本也成为许多人考量的一环。我曾经帮亲戚修过CR-V的小毛病,相比之下,新势力售后网点虽少但响应速度快,让部分老用户开始动摇立场。一名老司机分享,他最怕遇到冷门车型配件难找或工时费虚高的问题,所以即使喜欢某款合资新能源,也会犹豫再三。“修起来麻烦,比什么性能参数都让人焦虑。”
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如今自主品牌崛起,把价格和价值关系重新定义了一遍。不止一家朋友私信问我,“如果预算27-28万能不能闭眼入手?”我的回答总是建议他们先去试乘试驾,再综合考虑家庭需求与心理预期。不然容易陷入“花钱买纠结”的怪圈——既担心贬值,又怕体验跟不上潮流。
最后扯远一点,其实汽车消费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简单。从初代思域火遍全国,到今天满街都是各类智能化、电动化新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小算盘。今年春节聚餐的时候,同村邻居拿着手机刷论坛,对着图片评头论足。他们关心的不只是马达动力,还有软件OTA升级是否及时,以及将来二手残值如何保住底线。在这个变化飞快的年代,没有哪一种答案可以通吃所有人的胃口,只能根据自身实际去衡量取舍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