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几乎成了新车的标配,但激光雷达的价值却众说纷纭。
它究竟是提升驾驶体验的关键利器,还是徒有其表的装饰?
让我们拨开迷雾,细细探究。
选择一辆配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新车,就好比在乱世中挑选良驹。
只依赖摄像头的系统,如同三国时期的猛将,勇猛有余,但缺乏全局观;而搭载激光雷达的系统,则更像诸葛亮,拥有“远见卓识”,能洞察全局。
然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需要庞大的情报网络作为支撑,激光雷达的优势能否发挥,关键在于算法的优劣。
最近,业内人士指出,市场上存在不少“挂羊头卖狗肉”的车型,激光雷达成了华而不实的装饰。
这就好比,你重金聘请了一位武林高手保护自己,结果他只会摆几个好看的姿势,关键时刻却毫无用武之地,令人失望至极。
激光雷达的优势显而易见。
人眼能感知的,摄像头大多也能捕捉;但人眼难以察觉的细节,摄像头却常常“视而不见”。
激光雷达则不然,它发射激光束,通过反射信号构建三维点云,实现精准的物体识别。
这就像拥有了“火眼金睛”,即便在黑暗环境中也能清晰地“看”清周围的一切,虽然缺乏色彩信息。
因此,激光雷达能够显著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范围和精度,这一点毋庸置疑。
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收集的数据,就好比散落在各地的兵马,需要统帅——算法——来整合调度,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强大的算力如今已不是瓶颈,英伟达Orin-X芯片就能轻松应对。
但算法的优劣却决定了最终效果。
这就像《诗经·卫风·氓》中所描写的女子:“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拥有再好的条件,如果没有精妙的策略,也难以获得成功。
再好的硬件,如果没有优秀的算法进行数据融合和处理,激光雷达收集到的信息就会变成一堆无用的数据,甚至互相干扰,导致系统“罢工”。
那些算法欠佳的车型,激光雷达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如同“东施效颦”,徒增笑柄。
优秀的算法工程师,如同古代的工匠大师,精益求精,方能打造出完美的系统。
而这些人才,自然会选择那些技术实力雄厚、能够充分发挥他们才能的公司。
所以,激光雷达本身是优秀的技术,可以大幅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前提是需要优秀的算法和强大的算力作为支撑。
否则,它就只会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那么,购车时是否应该选择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型呢?
我的建议是:在同等价位下,优先考虑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型。
万一将来算法升级,硬件在手,就能通过OTA升级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
反之,没有硬件基础,再好的算法也无从施展。
总而言之,选择汽车如同选择人生伴侣,需要仔细权衡。
不要被花哨的功能所迷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切勿因小失大,选择那些激光雷达形同虚设的车型,最终只会让自己后悔莫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