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暑假开始学的驾照,最近已经顺利的拿到手了。说点我自己学的体验和感受吧。教练其实挺暴躁的,脾气不算好,但一讲两句也戒不掉,就那种你是不是没吃饭?再不稳我就让你重考的脾气。其实他也是为了让我们都过,怕我们会开车后出问题。每次练车时,他总喜欢骂几句,尤其是在科二科三那些难点上。你知道的,科二的倒车入库、侧方位停车,我基础就不稳,车子时候还会碰到路边的柱子。最难搞的是科三,路上车好多,要跟在车流里保持心不慌,断断续续也就练了挺久的。
说到这个,我最怕的还是科二和科三。科二我考了80,刚好过线,心里一阵轻松,但也知道还差点意思。科三我考了九十,刚好及格,可实际上平时练得还不够顺溜。有一次练车时,遇到个大货车堵在路中间,那一瞬间就觉得,怎么那么多车都看不懂司机的脑袋写了啥。也想过,假如遇到突发状况,自己反应能不能应得上?但也没办法,总得学会点应急技巧。
科四最简单,基本都是交通规则和基本操作,我考了98分。这部分真的不难——几乎就是背题,偶尔还得注意一下细节,比如死角观察啥的。开了这么多次车,我发现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耐心。开车这事,不能说一上手就能开得很溜。每次练完,我都觉得还差那么点火候。自己平时还会琢磨,比如是不是可以省油一点?比如百公里油耗估算,我心里大概算过个70块钱左右,六个油箱差不多能跑个800公里。这个确实能帮我掌握点大致的用车成本。
不过说实话,花了3700块钱拿证,算下来不算多,毕竟有的人为拿驾照都能花掉七八千。你不知道的,还有些人为了省事,就特喜欢借朋友托关系的方式,结果拿到驾照后,车技一塌糊涂,那叫一个心塞。闻听过有个朋友,学了半年都还不敢自己开出去。考试通过,并不等于开车就熟练了。咱们学车,很多内容都偏应付考试。比如我刚才翻了下随身带的笔记,找到几个套路用语——比如怎么稳住车,怎么应对突发。脑海里反复练,毕竟没必要把考试看得太重,但要真上路,还是得靠平日积累的感觉。
我跟教练说:老师,有没有啥诀窍?我总觉得我停车还是不够快。他拍了拍车门:不用着急,心慢点,稳一点,哪个车都得练。这句话让我明白,开车其实也是个细水长流的事。你试过吗?很多人一开始都觉得科二科三难得像个魔咒,压力大得不行。只要你肯多练,慢慢倒车、侧方都能熟练。最怕的还是自己没耐心,急躁一上车就容易出错。
说个小细节吧,我刚才翻了下我挂在车子里的旧手机壳,里面还装着之前练车时拍的倒车影像和停车过程。那时候,感觉自己技术还挺笨拙。现在想想,练车其实也是个跟自己较劲的过程。有次练科三,遇到下雨天,我还特意问教练:老师,这种天气练是不是更难?他笑笑:天越难,越考验你心态。我心里暗想,唉,这句话其实挺经典,说不定以后大事也是靠这点心态过得去。
(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了,有个疑问:你们觉得,学车还要不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在练基础上?我感觉,真正能帮我后续开车得心应手的,还是平时多点实战练。别的朋友总说我怕不熟练,但其实睛点也没那么复杂,主要怕的是那份惯。对了,你知道我很纳闷的一个点,就是我朋友说:你还记得第一次上高速怎么紧张?我那个时候真是又惊又怕,结果惯后,就觉得没那么难。
至于车技方面,我发现许多老司机其实也就是靠平时多练多磨,别看他们开得飞快,关键时刻稳住还是没问题的。有人会说刹车和油门要配合,但我觉得没有那么复杂,关键还是控制好速度。不用每次都追求完美,适当容忍自己的失误,反而更快找到感觉。
(这段先抛开)
才发现,学车这件事,还是挺像人生学的。你一年到头练的技术,最终还是用在最关键的时候。就像开车,要不就是盘桓在怎么停车上,要不就陷入我究竟什么时候能百分百自如。学车算不算是一项人生的修炼?也许吧。你试过吗?那个瞬间,自己站在车前,看着倒影,心里想的其实是——我还能再练多久?然后,练到哪一步才算差不多??
拿到驾照的感觉是真的不错。比起我原先预想的顺利,其实过程中真是吃了不少苦。有时候突发状况多得让我想扔车,比如遇到个红绿灯忽然变灯,又盯着看怎么这么慢。但认准了目标,咬牙坚持,也算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其实我最期待的,是未来能开得顺畅点,不用每次停车都像在打仗。
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开车的感觉吗?总觉得还差那么点火候。——(下一次,也许可以写点以后开车的体验?)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