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祭出了一份堪称豪放的“烧钱”账单——437.5亿元的研发投入。这数字,别说一般车企了,恐怕连不少行业巨头也得看得两眼发懵。更狠的是,这年头你在高铁上卖个盒饭都讲究利润率,而这家伙的研发经费竟然快赶上净利润的两倍!对比一下特斯拉,人家同期研发少了上百亿,但账面数字却好看得多。问题来了这堆钱都烧哪去了?
先来说说出海这事儿,比亚迪是真的卷。欧洲市场直接拿汉、唐这俩“猛男”跟奔驰、宝马顶牛,气场可以说是硬核得让人肃然起敬。数据更是振奋人心,八月份在欧盟的销量比特斯拉还多,来了个九千一百三十辆的漂亮佳绩。而东南亚市场,比亚迪的表现简直可以拿来当教材——跑去泰国建厂,直接就把电动车销量干成了老大。这不再是依赖低价取胜的小家子气路数,而是真刀真枪拿实力说话。
讲到技术,比亚迪更是有备而来,可以说是“双腿一起跑”。所谓的“腿”嘛,就是刀片电池和DM-i混动系统。先说刀片电池,主打安全和长远,它用磷酸铁锂做基础,稳定得有些变态,连针刺测试这种“狂战士认证”都轻松扛住。而DM-i混动系统就更绝了,把混动成本压到比日系车还低,新玩法直接让整个市场跟着起了变化。
有趣的是,这两招还形成了互补效应。高价车型让比亚迪在海外赚得盆满钵满,而赚到的钱又能反过来滋养技术升级——仰望U8的四电机技术就是最新的例子。虽然这套系统看着挺贵,但又让老车型也分到了些技术升级红利。慢慢地,消费者发现,比亚迪不只是能生产“性价比杀手”的廉价车,还能搞出让人惊艳的高端玩意儿。
所以,437.5亿元的硬生生猛砸并不是无的放矢。比亚迪用数据摊开了中国车企进击的底气和路径技术过硬,是打破汽车行业“天花板”最有力的敲门砖。然而话说回来,花钱如流水也让人不禁捏一把冷汗——这种赌大的策略,真就能持续多久?其他竞争对手会继续吃瓜,看着它单骑狂奔?未必。
这年头,谁家企业不都开始玩技术升级?比亚迪“先下手为强”,却也注定难有后退的余地。一个不小心,稍微对手赶个超,北上广车库里可能又会充斥新“网红”品牌。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中国车企的路注定不好走,那比亚迪花掉的天价研发费是“入场券”还是“先驱多苦果”的新篇章?这局牌,谁都得坐稳了看结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