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高管回应“购车休假”争议:非营销噱头 无关员工优化

深蓝高管回应"购车休假"争议:非营销噱头 无关员工优化

深蓝高管回应“购车休假”争议:非营销噱头 无关员工优化-有驾

一段三周年庆生视频让深蓝汽车站上风口浪尖。当CEO邓承浩说出"买车的员工可以离职两个月"时,社交平台的质疑声瞬间炸开。有人计算着企业"既卖车又省工资"的如意算盘,有人揣测这是变相裁员的新套路,更多人则在问:这种操作真的合法吗?

深蓝高管回应“购车休假”争议:非营销噱头 无关员工优化-有驾

邓承浩用一篇千字长文回应了所有疑问。这位CEO反复强调"突发奇想"的原始场景研发团队对着自己打造的G318车型跃跃欲试,却苦于五天年假根本不够完成长途穿越。这种技术人特有的浪漫主义,最终催生出"离职休假"的脑洞方案。

但现实远比理想骨感。当员工真的签署离职协议,就意味着劳动合同的中断。按《劳动合同法》规定,返岗后需要重新建立劳动关系,工龄、社保、职级都可能面临归零风险。有律师指出,如果企业不提前明确返聘细则,员工权益保障将如履薄冰。

关键问题来了:深蓝汽车如何证明这不是变相裁员?在邓承浩的回应中,"人才是最大财富"的表态出现了三次。这种密集的强调,既像是对外界质疑的防御,也透露出车企对核心研发团队的焦虑。毕竟在电动化竞赛中,一个成熟工程师的流失可能意味着关键项目延期半年。

深蓝高管回应“购车休假”争议:非营销噱头 无关员工优化-有驾

与互联网公司的"间隔年"相比,深蓝政策的特殊之处在于购车门槛。有业内人士算过账:G318入门款定价28万元,相当于普通研发人员半年薪资。虽然企业承诺提供专属购车权益,但真金白银的支出仍可能让部分员工望而却步。

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车企福利制度的创新困境。当传统年假制度难以满足年轻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如何在法律框架内突破常规,正在考验管理者的智慧。深蓝汽车若能在返岗保障、工龄延续等细则上拿出诚意,或许真能如邓承浩所说"为行业探路"。

深蓝高管回应“购车休假”争议:非营销噱头 无关员工优化-有驾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涉及劳动关系的创新都如走钢丝。2018年某新能源车企推行"创业式休假",最终因返岗机制不透明引发集体诉讼。这次深蓝能否避免重蹈覆辙,关键要看即将发布的政策细则是否经得起法律推敲。

这场由生日会引发的讨论,最终演变为关于职场权益保障的公共议题。当企业试图用更灵活的方式留住人才,员工也在期待更有温度的创新。或许正如邓承浩所言,真正的突破不在于制度形式,而在于能否守住"把人当人"的初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