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就关自动启停?百公里实测告诉你省油还是费心
自动启停这玩意儿,最近又被朋友们拉出来“群嘲”了一波。前几天早高峰堵在北五环,副驾的老王直接一屁股坐下就把那颗A字母按钮按了个透,说什么“上车必关,不然开着难受”。说真的,这功能到底是智商税还是真能帮咱省点油钱?今天正好聊聊这个话题。
其实这技术也不新鲜,1970年代石油危机的时候就有了雏形。丰田当年在皇冠上做实验时发现,只要发动机热起来再重启,它消耗的油还没怠速5秒多。这逻辑挺简单:红灯、堵车啥的临时停车,就让发动机自己歇会儿,不白烧那点汽油。但用到现在,有人觉得它是省钱利器,也有人觉得就是给自己添堵——我身边真有哥们,每次一发动车第一件事就是手动关掉。
北京早高峰,那才叫一个考验自动启停。联合第三方实验室做过:某混动车型开着启停,在15km/h平均速度下跑下来百公里5.2L;关掉以后直接飙到6.1L,一脚刹车都像踩出了黄金。这节约下来14.8%的油,看账单一年能少花五六百块呢。不过要命的是,如果碰上蠕动式拥堵——比如每隔三四秒就得挪一下队伍,这时候反复熄火重启反而多费0.3-0.5升/百公里。怪不得老王吐槽:“这种路况根本别指望它帮忙,还烦人。”
高速路上嘛,这功能基本等于摆设。在120码定速巡航时,发动机负荷稳得跟老牛拉磨似的,全程怠速时间不到1%,开不开都无所谓。所以别指望跑长途靠它薅羊毛。
综合来看,如果合理用,比如城市+郊区+偶尔高速混合路线,用好了确实能降个8-12%的总油耗。一年两万公里算下来,大概能剩500块左右吧。这是理想情况。有一次我带小侄子去动物园,全程城里绕圈加郊区小道,那天明显感觉表显比平常低不少,小家伙还问:“叔叔怎么这回不用加那么多汽油?”听着还挺自豪哈。
网上经常有人抬杠,说频繁启动对发动机会不会伤元气?真相其实没那么夸张。冷启动最伤,因为机油全沉底了,但热启动(90℃)时里面已经润滑妥妥地铺好了。据说某品牌耐久性干过10万次重启后缸壁磨损量连行业标准30%都不到。我同事买菜专用的小白车天天市区跑,两年半也没见出啥毛病,就是电瓶换得勤快点罢了。
涉水这个场景必须提一句。今年广州暴雨那阵子,有位兄弟忘记手动关闭自动启停,下水坑后刚熄火结果系统又傻乎乎地自己打火,一吸进水维修厂报价2万3……他差点破防:“不如直接报废。”所以大伙遇到积水超过轮胎三分之一的时候一定记住,把这功能果断掐死,否则钱包可能遭殃!
电瓶也是门学问。有些老司机说非得配AGM专用电瓶,其实普通电瓶只要你习惯性手动关闭,也能扛个五年以上。但AGM这种为频繁使用设计的寿命一般两三年,而且4S店换起来贼贵,我朋友去外面养护店整,还便宜40%。但凡精打细算一点,都懂去哪划算哈。
空调和自动启停很多人以为互斥,其实稍微设置一下温度(比如26℃),系统会优先照顾乘客感受。我试过夏天28度环境下短暂停止45秒左右,体感最多升高一度出头,人还能忍受。不像有些直男硬汉,一顿操作猛如虎,然后抱怨汗流浃背——明明可以科学一点嘛!
车型之间体验差距也大。有插混车型,用纯电马达起步零延迟零噪音;但一些传统燃油老爷车,每次重起那个抖啊,比咖啡店搅拌棒震感强烈。同事小赵原话:“每回绿灯响一起步,我以为屁股底下装了台洗衣机。”
老司机传授的小妙招值得收藏。例如红灯预判法:看倒计时时间超15秒,可以深踩触发熄火,要是马上变绿则轻踩维持D档继续待命。不然刚熄完又来信号,“啪啪”连环响,很影响心情。在拥堵跟车的时候,“半联动+AutoHold”组合拳既减少频繁启动,又让右脚舒服不少。我亲测有效,比光靠神经紧绷好多啦!
坡道停车更不能疏忽。如果坡度超过8%,建议果断关闭,不然溜溜球一样往后蹭尴尬死个人。据说现在部分新款已经内置坡度检测,会智能禁用,不过旧款可别太信任电子脑袋瓜子,该人工介入还是人工介入哈。
维护方面也是门大学问。定期拿导电膏擦擦桩头,据说淘宝二十来块搞定,小动作却管大事,多活两年不是梦。另外选对全合成ACEA C3标准级别的好机油,高温抗剪切性能杠杠滴,对保护冷暖交替中的机器很重要。一位修理厂师傅讲,“便宜货和好货差价最后都补在修理费里”,细思极恐……
软件升级时代到了,现在还有厂家通过OTA推送优化,比如增加智能模式,根据你的驾驶习惯调整触发条件。有网友吐槽自家APP更新完之后“终于不用再和按钮较劲”,科技进步原来也可以治懒癌?
特殊天气、短途代步这些场景建议灵活处理,比如冬季冷启动后三公里内最好暂且不用,让机器暖透再玩花样。而且单程不足五公里的话,经常冷热交替容易积碳,到时候清洗喷嘴的钱够吃半年麻辣烫啦!
工程师造这个东西也不是拍脑袋。他们既要考虑环保法规(欧盟WLTP要求降低碳排放积分),又不能牺牲用户体验,更怕硬件成本压垮预算线。例如奔驰据称把重起时间压缩到0.3秒以内,还控制抖动幅度低于0.3g,为的不就是让大家少骂娘么?至于成本,占整台车售价1.5%左右,但企业层面却因此节约了一堆罚金,也是双赢局面吧?
总结这技术存在肯定有其价值,只不过适合谁、怎么用才关键。如果你一年开超1万5千公里,并且主要活动范围都是城市道路,好好利用绝对值回票价;如果天天短途或经常趟水坑,那还是悠着点吧。现在部分高级车型还能查自己的“节省统计”,看看数据再决定是否长期开启,比听别人云评测靠谱多啦~
今天互动来了!假如你每天通勤需要穿越三个红绿灯+一个桥洞,你会选择一直开启自动启停、每逢涉水必关还是干脆随缘走一步看一步?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真实故事或者奇葩经历,说不准哪句神评论明天就在群里爆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