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续航虚标引信任危机,车主亏损十万卖车揭秘

这两天,外卖圈红人葛较瘦要卖车的事儿火了!

刚提车不到仨月的小米SU7 Ultra,被他挂上二手平台,网友一算账直接炸锅:这波血亏10万啊!

但比起亏钱,老葛更憋屈的是这车的续航——说好的CLTC工况500多公里,他跑高速一脚油门踩到120码,表显里程直接“腰斩”成260公里,空调一开还得再打折。

老葛跟我吐槽:“本来想跑个长途回老家显摆显摆,结果半路心慌得赶紧找充电桩,这哪是电动车?简直是电动爹!”

这事儿表面看是车主和续航数据的“数字游戏”,实际上戳中了新能源车的信任痛点!

1. 续航虚标,到底算不算“行业潜规则”?

小米官方解释,CLTC数据是实验室理想状态下的成绩,实际续航受车速、温度、空调影响大。

电动车续航虚标引信任危机,车主亏损十万卖车揭秘-有驾

这话没毛病,但问题在于:普通用户谁懂CLTC和实际用车的差距?

老葛们冲着“500公里”的宣传掏钱,结果发现连一半都跑不到,这种心理落差谁能买单?

就像买个手机号称待机一周,实际用一天就没电,消费者能没情绪?

2. 车企该不该“甩锅”给用户?

官方建议“保持经济时速”“少开空调”来提升续航,可现实呢?

大夏天不开空调蒸桑拿?

高速限速120,难道让车主龟速爬行?

这就像卖冰箱告诉用户“少开门才能省电”,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

技术参数可以讲科学,但用户体验必须讲人话。

3. 二手贬值背后,是信任危机的连锁反应。

老葛亏10万卖车,看似个案,却暴露了电动车的残值焦虑。

电动车续航虚标引信任危机,车主亏损十万卖车揭秘-有驾

续航虚标传闻一多,二手市场谁敢接盘?

今天车主因为续航“腰斩”卖车,明天潜在买家就会对品牌望而却步。

车企若只顾着实验室数据漂亮,却忽视真实场景的口碑,总有一天要被市场“打脸”!

老葛卖车的热搜,为所有新能源车企敲了一记警钟:标称续航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游戏,而是用户真金白银的信任投票。

与其用“理想工况”当挡箭牌,不如把测试标准贴地气点,把用户预期管理真诚点。

毕竟,无论泡沫吹得多大,也抵不过老葛们一句:“你这辆,我开不起!”

老铁们,你们买车遇到过续航“缩水”吗?

评论区唠个五毛钱的!

点赞破千,下期深扒新能源车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