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缩水门”发酵,零跑上海车展爆火,谁才是赢家?

你看啊,最近汽车圈儿,像开了锅一样热闹。

一边是小米SU7 Ultra,顶着“性能怪兽”的光环,却因为一些“解锁”问题,搞得预订的消费者心里直犯嘀咕;另一边,零跑汽车却悄无声息地,成了上海车展上最耀眼的明星,销量蹭蹭往上涨,订单也是接连不断。

这对比,想想就觉得有意思。

小米“缩水门”发酵,零跑上海车展爆火,谁才是赢家?-有驾

咱们先来聊聊小米。

这SU7 Ultra,外观设计那叫一个抓人眼球。

流畅的车身线条,从车头延伸到车尾,宛如一道流动的光影,让人挪不开眼。

内饰也下了功夫,高级真皮座椅,触感细腻,座椅上的缝线工艺精致,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制作者的用心。

光看这些,的确让人心动。

可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小米“缩水门”发酵,零跑上海车展爆火,谁才是赢家?-有驾

说白了,就是“诚意”二字。

当初,小米可是把1548匹马力、1.98秒零百加速当成引爆市场的王牌,恨不得把“性能至上”刻在车身上。

结果呢?

在OTA更新里,日常驾驶的性能被限制了,这让那些冲着“超跑”去的车主们,心里能舒坦吗?

再看那4.2万元的碳纤维前舱盖,宣传时说得天花乱坠,结果被实测发现,导流效果远不如预期。

这,不就是“叶公好龙”吗?

这让我想起了《礼记·中庸》里的一句话:“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意思是说,真诚是上天的法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根本。

小米“缩水门”发酵,零跑上海车展爆火,谁才是赢家?-有驾

放在汽车行业,也是一样。

车企要盈利,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营销,过度包装,甚至辜负用户的信任,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再看看零跑。

它不像小米那样,一开始就走“高大上”的路线,而是扎扎实实地,把技术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用户价值。

你看,人家3月份的交付量,直接冲上新势力榜首,B10预售订单更是破了纪录。

这背后,靠的是什么?

第一,是精准的市场定位。

小米“缩水门”发酵,零跑上海车展爆火,谁才是赢家?-有驾

零跑不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而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不同的车型。

比如,B10以“12万级激光雷达+端到端智驾”切入主流市场,直击用户痛点;C16作为20万元内唯一6座SUV,满足了家庭用户的需求,简直是“移动的温馨港湾”;而B01,以650km续航+摩根粉车身,又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这种“快而不乱”的打法,比小米SU7 Ultra那种“参数堆砌”策略,高明多了。

第二,是“技术普惠”。

零跑不像某些车企,把高端技术当成收割用户的工具,而是想方设法,让先进技术变得更亲民。

比如,他们全域自研,电池、电驱、智驾系统100%自研,零部件通用化率88%,研发成本降低40%。

小米“缩水门”发酵,零跑上海车展爆火,谁才是赢家?-有驾

这就像是,以前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高级货”,现在普通老百姓也能轻松拥有。

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平权”啊。

第三,是全球化视野。

零跑的全球化,不是简单地卖车,而是“技术换市场”。

他们与Stellantis成立零跑国际,波兰工厂年产能5万辆,CTC电池、智能电驱反向供应玛莎拉蒂团队调校车型。

这就像是,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不仅卖到了国外,还影响了当地的文化。

零跑的B01摩根粉车身与Pantone联名,将东方美学融入欧洲年轻消费文化,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啊。

小米“缩水门”发酵,零跑上海车展爆火,谁才是赢家?-有驾

零跑的成功,也引发了咱们对汽车行业的思考。

咱们买车,到底要买什么?

是冰冷的参数,还是实实在在的体验?

是华而不实的噱头,还是货真价实的技术?

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后者。

就像零跑B10的车主说的:“以前觉得‘豪华’是买不起的标签,现在发现,它也可以是触手可及的日常。” 这句话,真是说到了心坎儿里去了。

咱们老百姓买车,就是为了方便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小米“缩水门”发酵,零跑上海车展爆火,谁才是赢家?-有驾

如果买了一辆车,却总要担心这担心那,那还不如不买。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却从不与人争。

零跑就像水一样,默默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而小米SU7 Ultra的争议,也给咱们提了个醒。

咱们买车,不能光看热闹,还要看门道。

要看车企有没有真本事,有没有诚意,能不能兑现承诺。

否则,花了钱,买来的可能不是“超跑”,而是“失望”。

所以说来说去,这事儿的关键在于:商业的根本,从不是靠声音大,而是看价值够不够真。

汽车市场也是如此,只有真正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才能赢得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