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车企间的舆论战也愈演愈烈。
黑公关作为恶意攻击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最近,比亚迪和小米相继曝光的黑公关事件,再次将“黑公关”这个话题推上风口浪尖。
一、黑公关,到底是个啥?
简单点讲,就是一些人或组织通过捏造事实、散布谣言、恶意攻击的方式,抹黑某个企业或产品,达到贬低对手、抬高自己的目的。
在汽车行业,黑公关尤其猖獗。
为什么?因为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
新能源车市场这几年如火如荼,车企们为了抢市场、抢用户,个个都使出浑身解数。
有的走正道,拼技术、拼产品力;有的却玩起了阴招,雇水军、发黑稿,试图用舆论把对手拉下马。
黑公关的危害不小,不仅会误导消费者,损害企业声誉形象,还会扰乱整个行业的竞争秩序。
所以,比亚迪和小米,必须得站出来硬刚。
二、比亚迪
比亚迪在应对黑公关这事上,可以说是“老司机”了。
作为新能源车的龙头老大,比亚迪没少被“黑”。
就拿这次被吐槽的档位设计问题来说,有人说“R挡在前,D挡在后,太反常规”。但只要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这种设计在汽车行业里是行业惯例,根本不是啥问题。
可偏偏有人拿这点大做文章,背后明显有组织、有预谋。
比亚迪是怎么做的?
他们迅速通过“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公室”发声,明确表示这种是典型的黑公关行为。
更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早在2021年就放出大招:悬赏高达100万元,征集黑公关的线索和证据,直到今天,这个金额已经提高到了500万元。
“有奖征集”的方式,不仅震慑了黑公关的幕后推手,还把舆论的主动权抢了回来。
网友们一看,纷纷站队支持比亚迪,觉得这家企业敢硬刚、不怕事儿,口碑反而更好了。
比亚迪的做法还有个亮点,就是他们呼吁行业抵制“拉踩营销”和“阴阳怪气”。
这不光是保护自己,也是想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形成更健康的竞争环境。毕竟,谁也不想天天被黑。
三、小米
再来说小米。
作为造车新秀,小米也没少被黑。
不过,小米的应对方式和比亚迪不太一样,带着点互联网公司的狠劲儿。
5月19日,小米法务部高调宣布,他们报案的一起网络黑公关案件已经告破,警方抓了好几个嫌疑人。小米这一手“报警+公开”,直接开扒黑公关底裤。
此外,小米法务部还对一些恶意抹黑的博主直接“点名”,比如之前那个拿小米和极氪做“对撞测试”的博主,直接被小米送进了局子。
小米的策略更偏向“快、准、狠”。
他们凭借自己的互联网基因,快速响应舆论,借助法务和公关团队的双管齐下,既打击了黑公关,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消费者的信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法务部5月19日发布的这篇微博目前已被删除,原因尚不明确。
四、结语
一些企业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不惜花钱雇佣黑公关;
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甘愿充当黑公关的帮凶;
一些水军为了赚钱,毫无底线地散布虚假信息......
黑公关屡禁不止,归根结底都是利益驱动。
然而,“黑公关”现象并非仅限于汽车行业。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类似的挑战。
因此,构建一个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尤为重要。
这需要我们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