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展在卷下一代,所有车企纷纷打造儿童汽车教育区,让小朋友体验生产线赛车维修设计,旨在培养未来汽车人才
你知道吗?去年我去东京车展,最让我意外的是,各大品牌都在搞儿童体验区。以前觉得车展就是看到新车,有点炫酷的那种。但这次,一堆日本车企竟然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尤其是你说的那些场景,真是让我哇了一声。
比如马自达的那个模拟生产线,让小朋友穿上安全防护装备,体验压铸、焊接、喷漆到总装的全过程。旁边坐着一帮老师傅,手把手讲解,每个步骤都讲得透彻。你想想,一个六七岁的小孩穿着工人制服,一边干活一边学,这场面挺奇特。更别说还能用自己装配出来一辆迷你小车,喷漆听声音、干燥感觉温暖。那个喷漆房还用烘烤、干燥设备,和大厂差不多。
(这段先按下不表)另一个震撼点是各大品牌的联合油泥车实物展,小朋友可以亲自动手,捏一捏、润一润,用手感受到车身的硬度和质感。这一块大大小小的车模,孩子们用泥巴塑造出未来的设计稿,看来动手能力比我想象得要强。
你会问:这些车企为什么都这么拼呢?我猜他们一方面是在培养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在引导未来的人才。毕竟,现在孩子们的兴趣点变了,早早接触,未来再培养专业技术,可能会成为企业的第二个技术金矿。
然后你看斯巴鲁的赛车体验馆,直接把赛车实车搬进去。小朋友们可以跟着教练学赛车整备的基础,认识赛车的各个部件,比如悬挂系统、刹车、变速箱。听着挺细节,其实他们也就是做个装扮现场。比赛结束后发个认证,感觉像个小职业证书了——我就想,这算是未来的车迷转职业的第一步吧。
不过说到修车,那才是真硬核。一个临时修车铺就摆在展厅里,小朋友手把手学换备胎、检查底盘。有次我听到一位维修工讲:这孩子会检查刹车片厚度,估计能比你还清楚。我当时就想:这培养未来的修理工是不是太早了?但仔细想,其实也未必错。现在的汽车技术更新快,小学生都能记得差不多的电线插法,速配、拆装的手感其实比长辈们还敏锐。
你一定会问:这些活动搞得那么专业,小朋友能理解吗?其实不必全懂,只要动动手、玩一玩,那感觉就是在亲身体验。我曾经见过一个三四岁的小孩,用塑料工具拆装模型,虽然乱套,但一脸认真的样子让我觉得,有些技能就是从玩里学出来的。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去年年中我和一个同行聊天,他说:现在产品差别其实越来越小,能留住用户的就是那些体验细节。我那时有点偷懒,觉得体验太虚。不过现在看,日本电商那么厉害,却能把这些细节玩得淋漓尽致。
你有没有觉得?车企这么用心搞儿童区,是真为了还是在赛场上炒热品牌?我不太敢妄断,但至少他们逼得自己更专业、更接地气。毕竟,每个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对汽车产生兴趣,都觉得这是未来的金矿。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就是那些工作坊式的内容,可能更容易让小孩产生兴趣。比起让他们看场景模拟、对比参数,更实际的操作,效果更明显。真碰到会修车的哥哥姐姐帮忙指导,小朋友脸上的笑容长什么样,我多久没有注意过。
对了,没细想过,这样的教育的效果到底会持续多久?你觉得这些兴趣会不会养久了?我猜不会太长。毕竟孩子喜欢玩,长大后学业、生活各种新兴趣点上来,汽车的热情会逐渐变淡。或者说,这只是汽车文化的一种幼苗,店里打上未来车手养成营的标签,但真有多少人会坚持走到最后?(这段先按下暂时不表)
最后说个小细节。有个展区专门展示新出行设备,包括代步车和残障出行工具,我还看到有人专门给孩子们演示轮椅的设计原理。你说这些东西未来会不会大有用?我其实挺怀疑的,但看到有人用极细的手工调整背部支撑,我就感觉:这也是在用心做未来的出行。
你觉得啊,这些体验究竟是玩多了变真,还是真得还不够?我心里确实没底。只知道,车展从有效宣传变成育人场,这事让我挺感慨——未来车的样貌,可能已经在童年记忆里静悄悄埋藏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