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前天买了个北京吉普40柴油版。其实听起来挺普通的事情,但我一直没搞明白,他为什么会选这车。上次五一回老家,我还能记得他坐在那辆油油声的汽油车里,一边皱着眉头一边跟我说:这车真难开,颠得我头晕。我当时就觉得,油耗高啊、排放又不环保,买这么个车干嘛。
我跟他劝了半天,留点钱备用好。毕竟经济不景气,谁也撑不下去。结果没想到,前天他还是下决心买了。只不过他把油汽车换成了柴油车,价格似乎没差多少,但柴油普遍比汽油贵点(差不多七块多一升,真不便宜),我心里就猜,为什么?动力强还是省油?因为听说柴油车油耗比汽油车低,但其实我也没细想过,这点我就存有疑问。
其实我心里一直挺不舒服的。你说,买车贬值快,尤其这几年汽车折旧都快,十年后车就根本不值钱了———我也看过不少调研数据,估算百公里成本,大概在2到3块左右。很多朋友都说,买车不如租车保障方便——这也是个角度。可我那哥偏偏认为必须有一辆车。他手上那辆十多年的起亚手动挡,油耗也就在6-7升左右,挺划算的,开了这么多年,别说修理费,就是用起来也惯了。从成本角度看,没理由要买新车。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记得有次他带我去乡下看老友,路上他特意说:这车装东西方便,底盘高,不怕石头。其实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只是觉得,他总喜欢追名牌,似乎惯了花钱显脸面。但我反倒觉得,他那次买车包含了点死要面子的意味,明知道钱包紧张,却还是忍不住花钱。哎,这种心态真难理解。
(这段先按下不表。)
周末的时候,他突然打电话让我去乡下。我本不想去,但妈催得紧,只好勉强答应。结果一上车才发现,柴油吉普开起来果然不一样,更稳。其实我一直觉得,他买的新车底盘高、动力有劲,主要是为了帮王大爷那样的村民——不是为了自己显摆。
到目的地,是邻村王大爷家。他老婆早走了,儿子又在外打工,腿脚不方便。去年摔了一跤后,苹果园都荒了。王大爷拄着拐,见我哥到来,眼圈都红了,说:这些苹果要是没你帮忙,早就烂了。我听得出,他事事挂念着这些水果。那天,村里人帮忙摘苹果,正好我哥也带了空筐,没说什么,开始弄。
我这时候心里又在想,这车的实用性真不一样。之前那起亚,载个几十斤苹果就得跑几趟。他开了新吉普,却能一次性装下大量,底盘高,装得多,还不怕磕碰。想想,连我的朋友都说:这车不只是为了面子。(这句话其实我一直存疑,毕竟新车价格不菲。)
摘完苹果后,王大爷坚持给我哥塞了一筐最大的苹果。拿着,吃点好吃的。我哥不好推辞,就收了。回程途中,我忽然明白,他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真的想帮人。这点让我对他那次乱花钱的印象彻底改变。
路过村口坡时,他轻点油门,车稳稳爬上去,没有妥协的味道。我摸了摸车门那硬朗的线条,心里那点不舒服的情绪也消散了。有些花费看似不划算,但其实藏着最踏实的心意。
(这段讲完,先留个小思考——)
其实我一直喜欢奇怪,怎么会有人花大价钱买一个面子、炫耀的工具,最后用它去帮人。是不是我太朴素?还是我没想到,把车当成载体,变成了一种行动的方式——不得不说,那个苹果的甜味,比超市里买的还要纯。
他从后备箱拿出几个苹果递给我,我咬一口,觉得比我平时买的都要香甜。这种实在的善意,反倒让我明白、觉得,花钱去帮人,可能比花在虚荣上的钱,更值得。其实我也在猜测,未来会不会出现更多像他这样,愿意低调、实在的人。
诶,讲真,这次的买车故事,让我不免对花钱的意义多了一点体会。你觉得,真正的实用还要看什么?是不是除了车的性能、油耗,还要看,能帮人帮到心坎儿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