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挑战常规出行认知:从“造车”到“物理AI”,未来科技真的来了!

前几天广州的小鹏科技园可真是热闹了,第七届小鹏科技日以“涌现 Emergence”为主题正式落幕,这场活动没少让人眼前一亮。说实话,提起小鹏汽车,以前大伙心里的标签可能是“做智能新能源汽车的”,但这场科技日后,似乎得改改印象了,毕竟人家直接宣布转型成了“物理AI的出行探索者”,还带着几个大招亮相,听着就挺酷。

小鹏挑战常规出行认知:从“造车”到“物理AI”,未来科技真的来了!-有驾

现场最大的亮点,非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莫属了。你该知道,在过去的行业里,AI系统总得先听懂人类语言,然后再转译成视觉信息,再生成执行动作,这叫“V-L-A”架构,可复杂了,说着都觉得麻烦。但小鹏这次可没按部就班,它直接跳过了语言这一步,实现了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直接生成,这不就是个“速效通道”吗!它可以不靠提前学习,仅凭场景就能搞懂交通信号灯的变化,还能识别交警的手势指令,听着就让人禁不住琢磨,这技术得多聪明呐。

除了聪明,小鹏还讲究效率。新模型的训练用上了阿里云3万卡云集群,720亿参数的底子,每五天就能自己完成一次迭代,积累的数据量,相当于一个老司机开车65000年的经验,你品品,这是什么概念?而且它已经做到了用极少的算力,加载巨量参数,这意味着,它不仅在聪明上拔了头筹,还把速度和节能展现到了极致。

小鹏挑战常规出行认知:从“造车”到“物理AI”,未来科技真的来了!-有驾

说个题外话,小鹏这个技术更新可是有时间表的。从2025年底开始,先锋用户能参与共创测试,到2026年第一季度,这个VLA模型就能在量产车上全量推送。关键是,这还不止给自己用呢,小鹏表示要向全球伙伴开源,大众汽车都赶紧加入了,想抢这波红利。

除了更新大模型,小鹏还给理想的未来出行添了一大笔想象,比如飞行汽车,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飞车追逐桥段,人家已经有真家伙了。“A868”这种超级商务飞行汽车,说是能载上六个人在天上来一趟旅行,航程有500公里,时速最高360公里,别说,光是读这些数字,脑海里已经开始飘画面了:你坐在宽敞的飞行舱里看从高空落日,甭提多得劲了。而针对个人出行,还有首创的“陆地航母”,能从地上跑到空中,价格还不算离谱,目前全球订单已经超7000台,你要是真馋这个体验,不妨关注一下。

小鹏挑战常规出行认知:从“造车”到“物理AI”,未来科技真的来了!-有驾

还有更“未来感”的:人形机器人,你信不信,这机器人的动作能细腻成模拟“猫步”?这啥意思就是它的全身82个自由度,还有像人类一样的仿生肌肉和仿人脊椎,手里的22个自由度让它能完成高难度动作,但重点不只是看起来像人,它还能跟你交互、对话,甚至完成复杂任务。真的有一天这种机器人走进了我们日常生活,那种画面简直又稀奇又刺激。

其实小鹏这些技术的背后逻辑都绕不开一个重心——“物理AI”,这个词听着高大上,简单来说就是机器不仅能听懂和操作,还得能理解、探索,甚至主动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科技得从“工具”进化成“伙伴”,这才是迈向未来的真正方向。小鹏为此投入了整整十年的研发,靠着全栈自研积累,多领域的研发成果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从汽车到机器人甚至飞行器,它的探索实打实地在往人类未来的另一层可能性推动。

小鹏挑战常规出行认知:从“造车”到“物理AI”,未来科技真的来了!-有驾

说到这,你会不会好奇,这么多华丽的前沿技术,离我们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会有多远呢?拿飞行汽车来说吧,别觉得它是富人的专属浪漫,至少不久的将来,咱普通人也有机会在某座城市体验到低空自驾游,敦煌市政府已经跟小鹏达成合作,说要把这技术拉进西北地区,推出一条低空出行的旅游线路,光想象都能让人觉得新鲜。换句话说,未来重定义出行方式,也未必只是天上的科技画饼,找到应用场景,找到普及的生态链,它就在一步步靠近。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一直说,“技术是让世界更好的钥匙”,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真的让大家生活更便捷。可不是嘛,回头小鹏从单一的智能汽车到现在的“具身智能”公司,每一步都咬得很准技术创新的路线,关键是它还很踏实,总是在那些不容易实现的地方破局,从Robotaxi的落地运营到人形机器人再到飞行汽车,这些超前的想法从概念变成现实,就让人对未来出行更有一种期待。

小鹏挑战常规出行认知:从“造车”到“物理AI”,未来科技真的来了!-有驾

当然啦,任何事情刚开始都有个磨合期,这些未来科技离我们真正普及的日子肯定还要些时间,说不定中间还得调试一堆问题,但让人安心的是,这也说明技术并不只是冷冰冰的黑盒,而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步进步,能让科技的光芒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一次的小鹏科技日,勾勒出来的不是空谈未来,而是努力让你觉得,这一切的“想象”或许真的正在走来。至于何时能在“陆地航母”上开窗看星星海,我倒是有点急了,你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