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官V静音黑科技,路上悄悄说,噪音全消失

咱们平时过日子,开车出门是常事。

不管是上班通勤,还是拉着一家老小出去玩,或者开个小货车跑生意,都离不开车。

但有件事儿,估计大伙儿都深有体会,那就是噪音。

车子一发动,发动机的声音就来了,跑快了,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声、风刮在车身上的声音,全都混在一起,想在车里安安静静地待会儿,或者跟旁边的人说句话都得提高嗓门,时间长了真是有点头疼。

先锋官V静音黑科技,路上悄悄说,噪音全消失-有驾

特别是提到柴油车,尤其是那种方头方脑的轻客,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吵”,感觉那发动机一响,半条街都能听见,跟“安静舒适”这几个字压根儿就沾不上边。

这好像成了一个大家默认的常识,觉得工具车嘛,皮实耐用就得了,要啥自行车,要啥安静呢?

然而,现在的情况可能跟咱们想的有点不一样了。

咱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得特别快,早就不是以前那个只会模仿的样子了。

现在很多国产车,不光看着漂亮,用料扎实,在一些咱们看不见、但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地方,也下了大功夫。

就拿这个噪音问题来说,最近有款叫“先锋官V”的柴油轻客,就号称要把这个“柴油车必定很吵”的老观念给彻底扭转过来。

他们说自己用上了不少新科技,能让车里变得跟图书馆差不多安静。

这话听着有点玄乎,一台干活的柴油车,真能做到这么安静吗?

它到底是吹牛,还是真有两把刷子?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它到底是怎么把噪音这个“老大难”问题给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首先,咱们得明白,车里的噪音是从哪儿来的。

最大的源头,就是车头里那颗“心脏”——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因为工作原理跟汽油机不一样,它需要把空气压得特别实,温度变得特别高,然后再喷油进去,让柴油自己“爆炸”产生动力。

这个过程劲儿大,但动静也大,所以天生就比汽油机要吵一些,振动也更明显。

先锋官V静音黑科技,路上悄悄说,噪音全消失-有驾

这就好比你用锤子砸钉子,肯定比用手按钉子声音大。

所以,要想让车子安静下来,第一件事,就得从根源上把发动机这个“大嗓门”给管住。

这款先锋官V用的办法,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直接对发动机本身下了狠手。

它用的是一台潍柴的2.0T柴油发动机,潍柴这个牌子在发动机领域可是响当当的,技术很过硬。

他们给这台发动机装了两个很关键的东西,一个叫“双平衡轴”,一个叫“双消声系统”。

这个“双平衡轴”是干嘛的呢?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发动机里面的两个“定海神针”。

发动机里面的活塞在高速上下运动时,会产生一股很强的振动,就像洗衣机甩干衣服时如果衣服没放平,整个机器都会哐哐响。

而这两根平衡轴,会朝着跟活塞振动相反的方向高速旋转,正好把那股振动力给抵消掉了。

这么一来,发动机自己就把自己的“脾气”给磨平了,传到车身上的抖动自然就小了很多。

这种技术在很多高级小轿车上都能见到,但舍得把它用在一台轻客上,说明厂家是真想把静音这件事做好。

再说那个“双消声系统”,这就更好理解了,相当于给发动机的排气管安了两道“过滤器”。

发动机排出来的废气,带着巨大的声浪,经过这个系统一层一层的过滤和吸收,声音就变得低沉柔和多了。

更有意思的是,厂家还不满足于仅仅把声音变小,他们还请了专门的工程师,像调音师给乐器调音一样,反反复-复调试了五轮,就是为了让排气声听起来不那么“糙”,要有一种高级车才有的细腻感。

这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非常明显。

先锋官V静音黑科技,路上悄悄说,噪音全消失-有驾

根据官方的数据,这台车在怠速,也就是停车不熄火的时候,车外的噪音只有46分贝。

46分贝是个什么概念呢?

咱们平时在安静的办公室里,环境音量大概就是50分贝左右,而图书馆里就更安静了。

也就是说,你站在车旁边,听到的声音可能就跟在图书馆里听到有人轻轻翻书差不多,这对于一台柴油车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据说跟同级别的其他车比,它要安靜9分贝,你可别小看这9分贝,在声音的世界里,每差10分贝,听起来的响度就差了将近一倍。

这一下子,就把最大的噪音源给压制住了。

当然,光把发动机管好还不够。

车子跑起来,风声、轮胎声,还有车里各种零件之间可能发出的那种细碎的“咯吱”声,同样烦人。

这就好比你把家里的电视关了,但窗户没关严,外面的车水马龙还是会传进来。

所以第二步,就是要把整个车厢打造成一个密不透风的“隔音房”。

先锋官V在这方面也下了血本。

首先,他们在全车超过15个关键部位,都铺设了专门的隔音材料。

这些地方都是工程师用专业仪器分析出来的,是噪音最容易传进来的“通道”。

把这些地方都用吸音棉、隔音板给堵上,就像是给车子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隔音内衣”。

先锋官V静音黑科技,路上悄悄说,噪音全消失-有驾

其次,他们对车上超过100个零件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和控制,比如车门、座椅、仪表台等等,确保它们安装得非常牢固,彼此之间不会因为颠簸而产生摩擦异响。

这种细致的做工,往往最能体现一个车厂的用心程度。

最后,还有一个硬指标,叫“整车气密性”,说白了就是车厢的密封好不好。

这台车的气密性做得非常好,比竞争对手强了14.5%。

密封好,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跑高速的时候,风声会小很多,感觉就像是把外界的嘈杂都关在了窗外。

而且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夏天开空调冷得快,冬天开暖风热得也快,更省油。

说到这,可能还有人会担心,新车是挺安静,但车这东西是消耗品,开个几年,跑个几万公里,各种零件老化松动,会不会又开始到处响了?

这个问题确实很实在。

一辆车安不安静,不仅要看刚出厂的时候,更要看它能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厂家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把车子拉去做了个非常“变态”的测试,叫“20万公里等效耐久试验”。

这个测试不是说真的在路上跑20万公里,而是在专门的试验场里,模拟各种最糟糕的路况,比如搓板路、石子路、连续的急转弯等等,让车子在很短的时间内,承受相当于普通人开好几年的折腾。

经过这么一番“蹂躏”之后,再来检测它的静音水平,结果发现,这台车的隔音和异响控制,依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准,跟新车时没太大差别。

这就证明,它的安静不是靠临时抱佛脚,而是真正融入到了整车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里,是一种能够持久保持的品质。

总的来说,能把一台柴油轻客的噪音控制到这个地步,背后反映出的是我们国家汽车工业实实在在的进步。

它不再是简单地造一个能跑的铁壳子,而是真正开始从我们普通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让车子变得更舒适、更人性化。

无论是为生活打拼的生意人,还是喜欢带着家人朋友远行的旅者,能在漫长的路途中拥有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空间,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这种从源头控制、到全面隔绝、再到长久保持的静音设计,让我们看到了国产车在品质上的执着追求。

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安静,真的不再是高档轿车的专属特权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