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行业将迎来“史上最严”新规!新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从车速限制、防火阻燃、防篡改设计到企业生产一致性,全方位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这一变革不仅关乎3亿骑行者的安全,更将重塑行业生态。
一、速度“硬红线”:超25km/h自动断电,从源头杜绝飙车
新国标首次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且车速超过这一阈值时,电动机必须自动切断动力输出,彻底堵住非法改装超速的漏洞。这一技术革新源于对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超速是电动自行车事故的主因之一。未来,车辆控制器将集成智能识别模块,确保“限速不可逆”,消费者即便通过解码器也无法破解。
二、防火安全再升级:塑料用量限5.5%,阻燃材料全覆盖
为破解电动自行车火灾难题,新国标对材料安全提出严苛要求:
- 塑料占比≤5.5%:整车塑料件质量不得超过总重的5.5%,鼓励用金属等不可燃材料替代;
- 关键部件阻燃强化:电池仓、电气回路等必须通过阻燃测试,皮革、纺织品等非金属材料也需达到防火标准,火灾时延缓火势蔓延并减少有毒气体释放。
数据显示,2024年电动自行车火灾中80%与塑料件燃烧有关,新规实施后或可降低50%以上火灾风险。
三、防篡改“全链条封锁”:电池、控制器、限速器三重防护
新国标针对非法改装打出组合拳:
- 电池组:禁止预留扩展接口,充电器与电池必须“一对一”匹配,避免混用引发爆炸;
- 控制器:过压锁定、限流装置无后门,剪线跳线改装彻底失效;
- 限速器:独立模块或集成设计均不可修改限速值,并新增6类防篡改检测示例。
此外,车辆需配备永久性耐高温识别编码,即便火灾后也能溯源追责。
四、便民调整:铅酸电池车重放宽至63kg,脚踏板非强制
新国标并非“一刀切”,而是兼顾实用性与安全:
- 铅酸电池车型重量上限提至63kg,续航里程有望突破70公里,满足长距离通勤需求;
- 脚踏骑行装置不再强制安装,79%消费者不使用的功能被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 鼓励安装后视镜,提升骑行安全。
五、过渡期安排:8个月生产缓冲,旧车不强制淘汰
政策为企业和消费者预留适应空间:
- 生产过渡期:2025年8月31日前,企业可按旧标或新标生产;9月1日起必须符合新标;
- 销售过渡期:旧标车可售至11月30日,12月1日后仅新标车允许上市;
- 已购旧车:不强制淘汰,但各地或推“以旧换新”加速更新。
新国标以“安全”为核心,从技术到监管形成闭环,倒逼行业淘汰低质产能。未来,北斗定位、动态监测等功能的普及,还将推动电动自行车迈入“智能安全”时代。骑行一族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更需主动遵守规则,共同守护道路安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