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亿元年薪,听到这个数字,你是什么感觉?是羡慕,还是迷惑?最近,理想汽车CEO李想的“天价薪酬”引爆热议,而这背后的故事更令人玩味。
2024年,理想汽车卖出了50万辆车,创下豪华品牌纪录,但净利润却少了近38亿元。再看看“账本”,一边是销量上升,一边是盈利下滑,这操作真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是理想汽车在玩新花样,还是竞争压力下的必然结果?
一、销量创新高,但赚钱却更难了
2024年,理想汽车的销量破了50万辆,同比增长33.1%,这一成绩让国内新能源车企羡慕不已。但奇怪的是,净利润却从上一年的118.7亿元跌到了80.45亿元,少了近38亿元。这可是豪华品牌的“销量神话”,怎么会“利润缩水”呢?
先看一组数据:2024年,理想汽车收入1444.6亿元,同比增16.6%,其中卖车收入1385.4亿元,同比增长18.24亿元。表面看,利润应该“水涨船高”,但经营利润却从2023年的74.32亿元降到70.19亿元,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
问题出在哪?答案藏在理想汽车的“成本账本”里:研发投入增加5亿元,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增加了24.6亿元,其中员工人数增加、门店扩张和CEO的股份支付费用是主要原因。而李想6.39亿元的“天价年薪”正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二、李想6.39亿年薪,真是“拿着玩”的吗?
那么,这个6.39亿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别急,我们来拆解一下:李想2024年的薪资中,有6.36亿元是“股份支付费用”,实际拿到手的现金薪酬只有266万元。听起来是不是松了一口气?
但别忘了,这股份支付费用可是实打实计入“成本”的,对公司的利润影响不容小觑。
按理想汽车的激励计划,李想得满足销量目标才能拿到这部分股权奖励,同时还得支付29.26美元/ADS的现金对价。截至目前,李想并未支付这笔费用,所以他并未实际获得股票或收益。
换句话说,这6.39亿并不是李想的“实际收入”,但却是公司必须记在账上的一笔支出。而这笔支出也直接拉高了理想汽车的“管理费用”,间接影响了利润。
三、销量高了,竞争却更“卷”了
回头来看理想汽车的销量成绩,虽然创了纪录,但背后是竞争对手“步步紧逼”的现实。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每个月都有新车上市,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
理想汽车的销量增长其实是“价格突围”的结果。从推出30万元以下的L6,到试水MPV市场的MEGA,理想汽车明显在试图覆盖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但这也带来了利润率的下降。
特别是MEGA的表现未达预期,再加上L6的价格下探,虽然拉动了销量,但每台车的利润下降了。换句话说,理想汽车用“降价换市场”,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销量好看,利润难看”。
四、豪华品牌的“成本陷阱”
除了市场竞争,理想汽车的“高成本”也是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2024年,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高达110.7亿元,销售及管理费用122.29亿元,直接吞噬了利润空间。
其中,扩张门店网络的成本占了不少份额。从2023年开始,理想汽车就大力布局线下门店,但门店租金、员工薪酬等运营成本显然超出了预期。此外,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薪酬支出也在不断上涨。
最值得注意的是股份支付费用。这笔费用虽然是激励机制的一部分,但从短期来看,却直接增加了公司的成本压力。尤其是李想的6.39亿元年薪,更是成为了外界的“吐槽点”。
结语
理想汽车2024年的故事,既是成功的,又是矛盾的。一方面,它用销量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利润下滑、高薪争议也让人对其未来发展多了一丝担忧。豪华品牌的路从来不容易走,而新能源市场的“内卷”会让这条路变得更加艰难。
说到底,李想的这6.39亿年薪,背后是企业发展与管理成本的博弈。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笔账可能很难算清,但对于理想汽车来说,这却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6.39亿值不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