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宋家族:中国制造的逆袭,还是资本游戏的狂欢?
比亚迪宋家族卖疯了。一个月8万多辆,欧洲市场干翻特斯拉,东南亚、南美遍地开花。数据漂亮得让人恍惚——这真的是那个曾经被合资品牌按在地上摩擦的中国汽车吗?
但数字背后,总有些东西让人如鲠在喉。
当4S店的销售眉飞色舞地吹嘘“刀片电池零自燃”“DM-i油耗低至3.8L”时,山西的王师傅正蹲在修理厂骂娘。他去年买的宋Pro DM-i,冬天纯电续航直接腰斩,4S店两手一摊:“低温衰减正常现象。”河南李女士更惨,提车三个月遭遇三次车机黑屏,售后轻飘飘甩来一句:“重启试试?”这些投诉在铺天盖地的销量捷报里,像被随手抹去的噪点。
我们当然乐见国产车崛起。可当车企把“技术领先”喊得震天响时,有没有低头看看4S店地板上那些维权车主踩出的裂痕?某投诉平台显示,今年一季度比亚迪质量投诉量同比暴涨200%,其中宋家族占比近三成。这组数字和财报里漂亮的增长曲线放在一起,活脱脱一幅当代《朱门酒肉臭》。
更魔幻的是海外战报。西班牙媒体《五日报》曾暗访比亚迪当地经销商,发现展车座椅缝线歪斜得像醉汉走的路,销售顾问对EURO NCAP安全评级支支吾吾。就这品控,凭什么让老外相信“中国制造”已脱胎换骨?某些车企把出口当政绩工程,车还没卖几辆,通稿里“全球领先”已经喊了八百遍。
技术突破当然值得鼓掌。刀片电池确实把三元锂按在地上摩擦,DM-i混动也真让日系混动慌了神。但某些车企是不是忘了,当年丰田是怎么靠“开不坏”的口碑横扫全球的?现在新车上市像发手机,一年改款三次,车主手册还没捂热就成“老款”。这种赚快钱的套路,和当年某些国产手机把用户当韭菜割有什么区别?
说到底,销量冠军的奖杯该用两种材料铸造:一半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另一半是千万车主的口碑。当车企忙着在财报会上炫耀“市占率第一”时,建议高管们抽空去售后车间转转——那里堆积如山的维修工单,才是真正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中国汽车要真正站起来,光靠营销话术堆不出百年车企。把车主当人而不是数据,或许才是比“全球销冠”更珍贵的勋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