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零跑又搞了一波“掀桌子”的操作。刚上市的零跑B10,起售价9.98万元,续航510公里,还配800伏高压快充。看到这个配置和价格,我第一反应是:这也太不正常了吧?更狠的是,11.98万元的版本直接插上了128线激光雷达和100TOPS算力的芯片,还支持全国范围能跑的高阶智驾。这是什么概念?同级别里,比亚迪元Plus的高阶智驾门槛要到14.98万,零跑硬是拉低了好几万。这种“人均高配”的打法,怎么看都感觉不太对劲。
但先别急着下结论,说零跑这是赔本赚吆喝或者乱来。我们还是得先拆拆这个“离谱”的价格背后到底怎么回事。看一家车企,不能光盯着价格和配置,还得看看销量、营收、毛利、利润这些核心指标。好,我们捋一下。
零跑的销量最近确实有增长,比如今年1到8月,他们卖了6.4万辆车,同比增长了24%。这看着挺不错,但问题是,这个成绩在造车新势力里还算不上头部。理想汽车同期销量已经破20万辆了,哪怕哪吒汽车,也冲到了10万辆以上。所以,零跑销量不算差,但也远谈不上“爆款”。再看营收,零跑去年全年收入为127.9亿元,今年上半年是45.44亿元,看起来稳中有升,但这背后还有个很扎心的点——他们毛利率一直是负的。去年是-7.3%,今年上半年稍微好一点,变成-4.5%。
毛利负的意思是什么?实际卖车卖得越多,越亏钱。这个状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价格战”。你是不是觉得零跑就是在赔本抢市场?他们是不是亏得已经快没活路了?但慢着,这事没那么简单。零跑的财报里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研发投入。他们去年研发费用是16.4亿元,今年上半年又花了9.04亿元。这么看,零跑亏钱的背后,很大一部分是砸进了技术升级和智能化上。
再看看同行们,造车新势力里负毛利的可不止零跑一家。哪吒去年的毛利率也才2%,今年稍微有点起色,但还没到零跑这样的配置和定价门槛。传统车企比如长安、吉利,毛利率更高,基本在15%-20%之间,但他们的纯电产品线毛利率普遍低得多。至于比亚迪,大家都知道它毛利率一直很健康,但那是因为比亚迪掌握了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成本控制得极好,同时销售规模大得可以摊薄研发成本。换句话说,零跑现在的亏损状态,不是个例,而是整个造车新势力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品牌都在经历的事。
问题是,零跑到底是在“乱花钱”还是“抓机会”?我们再从产品和市场策略上看,他们这次的B10,续航、智驾、价格都在拼命压榨同级竞争对手。比如比亚迪元Plus,高阶智驾没有激光雷达,零跑直接塞进去了;续航元Plus430公里,零跑搞了510甚至600公里版本;价格元Plus起步11.58万,零跑直接干到了9.98万。这种“配置卷爆、价格压低”的打法,短期看确实很伤,但长期看,却有可能是在战略性亏损。
零跑想要抓住什么机会?很明显,他们在赌智能化和高阶智驾的未来市场,同时通过性价比吸引年轻消费者。128线激光雷达、高通骁龙8650芯片这些硬件,不只是堆配置,更是在技术积淀上博一个未来的市场份额。零跑的逻辑很可能是:先把产品力拉到行业顶尖,然后用价格压低门槛,吸引消费者买单。一旦销量起来了,规模效应和供应链议价能力就会逐步改善,毛利率也能扭负为正。
当然,这种打法风险不小。造车新势力的资金链一般都比较紧张,像零跑这种规模的品牌,很难像理想或者蔚来那样靠高端车型快速回血。他们押注中低价位市场,意味着盈利周期会拉得更长,资金压力也会更大。但反过来说,这种策略也可能让零跑避开传统车企和头部新势力的正面竞争,在市场缝隙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所以,回到零跑B10这次的“掀桌子”操作,看着确实吓人,但拆下来其实有章法。他们的价格战,是建立在技术和产品力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靠降成本去拼命压价。从长期看,这样的打法虽然有风险,但也有可能是迫不得已的突围方式。我们能不能判断零跑一定会成功?当然不能。但至少可以说,这样的操作不是完全没路可走。
最后,这种行业现象也提醒我们: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比拼,而是技术和市场策略的综合较量。零跑这次看着吓人,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下一步能不能稳住资金链,同时把产品迭代继续做下去。发动价格战容易,但要赢下来,才是真正的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