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丨乔羽创作心理谈:“一条大河”到底是哪条大河?

观澜亭丨乔羽创作心理谈:“一条大河”到底是哪条大河?-有驾
□周学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每个中国人都难掩激动,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随着乔羽先生离世,其创作的《我的祖国》又回荡在人们心中。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歌曲。1956年,电影《上甘岭》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拍摄完毕,完成了样片。令导演沙蒙还不满意的是,整部影片的节奏过于紧张,缺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舒缓一下。于是乔羽被邀请来到长春写歌词,由于没有灵感,乔羽在长春待了半个月,一直没有动笔。直到某天乔羽外出散步,来到一个小河边,雨沙沙地下,让乔羽一下想到家乡的小河,联想到祖国的长江……不知不觉中,第一句歌词,就诞生了。
观澜亭丨乔羽创作心理谈:“一条大河”到底是哪条大河?-有驾
乔羽1927年出生于山东济宁,那时济宁因运河漕运的便利,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有一次笔者打开电视,乔羽正好在央视作客,他对“一条大河”做了解释:”歌词中写的这条大河,是每个人心中家门口的那条河流。小时候谁的家门口没有一条河呢?不管这条河有多长多宽,哪怕一步就能跨过,也应该是条大河。所以就用一条大河,不具体说什么河,但这样的一条河跟人的一生都有关系,跟人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都有关系。所以一提到河,马上能想到很多事情。写成大河,不管哪个地方的人都会觉得是自己家乡的那条河,这样就很亲切。”
乔羽生于运河畔,但让他对“江河”产生震惊感的是“气吞万里”的长江。1956年乔羽第一次前往南方,火车过长江的时候他第一次看到这条宽阔的大河,他被震惊了,他看到了一片片碧绿的稻田,看到了长江上的白帆船,这都让来自黄河流域的乔羽感到新奇和振奋。
著名作家戴厚英曾说:作家的创作往往和自身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我们看曹雪芹和鲁迅的创作,都和小时候的生活密切相关。乔羽的词创作也是如此,其创作的歌词都带着深深的生活烙记。
具体到《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创作,这条“大河”的原点是济宁家乡的运河,刺激点来自万里长江,直接灵感却又来自吉林散步时的小河,“一条大河”背后是“三条河”,这就深深揭示了人的创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这其中,“大河”的原点——家乡的运河,可能是最需要关注的。有人统计过,乔羽老先生的词作里至少有二十几首与水有关。“其实,不管哪处‘水’,都有乔老爷子故乡水的影子。” 乔羽去世后,《风华少年——乔羽的青少年时代》的作者、济宁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朱继德说,“乔羽老先生幼时,他的家就住在学校对过东门里的财神阁胡同。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家乡济宁运河的水给老爷子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从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他依然能够清晰记得船过闸口时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和支在大运河岸边的两口熬鱼汤的大锅,运河的水滋润了老爷子的一生。”
但是,“大河”的原点藏在人的内心,如果不进一步激活,就始终躺在内心,不能注于笔端,这时候,长江、吉林的小河,这种具有相同又相异特征的“河”的要素的出现就特别重要,相同便于联想,相异体现出地域上的广度,“歌词中写的这条大河,是每个人心中家门口的那条河流”,这条“大河”,可以是家乡的河,可以是长江,可以是吉林的河,又可以是其他地方的河,但又不能说这条“大河”是具体那条河,“大河”从具象走向了抽象,从“个别”成为“一般”,从“家乡”扩展到“祖国”,爱家乡就是爱祖国。《我的祖国》这首歌曲之所以成功,原因正在于此。
观澜亭丨乔羽创作心理谈:“一条大河”到底是哪条大河?-有驾
《上甘岭》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因为词做得好,《我的祖国》这首歌在电影上映前就已经红了。所以,当电影上映的时候,大家再次听到这首歌,还以为是借用的。却没想到,这正是为《上甘岭》所专门创作的歌曲。
我们通过《我的祖国》这首歌曲,就可以看出乔羽词作的奥秘——他的创作源泉很多是来自家乡小时候的记忆,这也符合一般的创作规律。再来看,《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的词作,该歌曲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乔羽先生作词,创作于《我的祖国》词作之前。
创作《让我们荡起双桨》前,乔羽当时在北京正处在热恋之中。接到创作任务后,乔羽苦苦思索,当时他和女友一起去了北海公园泛舟。正好那天有一批少先队员在北海公园里过队日,他们三三两两在北海划船,乔羽看着他们悠悠然划船的神态和小船儿推浪而行的憨态,灵感瞬间打开,他赶紧招呼女友:快上岸,歌词有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一一无疑,《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灵感来源于北海,北海公园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高35.9米,位于北海琼华岛之巅,是北海公园最突出的标志性建筑,因为歌词是北海公园的情景再现,很多人因为这首歌想到北海公园游玩。
但从《让我们荡起双桨》到《我的祖国》,都离不开家乡的影子。济宁不但有运河,有来往往的船只和桨声灯影,还有白塔。鱼台县白塔寺遗址现坐落在鱼台县老砦乡后六屯济徐公路北侧,据清代《鱼台县志》记载,白塔寺原名“明觉寺”,元代末年因战乱被毁,明洪武二十四年重建,康熙二十四年再次重修,后因年久失修倒塌;2007年11月,白塔寺再次重修扩建。乔羽也不止一次泛舟家乡的湖上。
济宁还有座唐代诗仙李白的胜迹——太白楼,坐落于市中区古运河北岸,任城八景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乔羽少年时便常常登上太白楼吟诗作画,几十年后,乔羽也成了文化名人,他又一次登临太白楼时,吟道:“诗酒英豪说李白,古南池畔起高台。我来已是千年后,犹见青莲次地开。”在济宁太白楼西边,至今有一块乔羽题写的石碑。
谁能说,创作《让我们荡起双桨》时,乔羽只是想到了北海的白塔,而没有想到家乡的白塔、太白楼?鱼台一位叫高冬芹的作者,在网上有一篇《最是鱼台稻米香》的网文,他说:“乔羽老爷子是咱们济宁人,他笔下的《我的祖国》为当世经典,传唱不息。一直觉得乔老爷子描绘的场景不就是我们鱼台吗,我们鱼台历经风雨岁月的沉淀,有着独特的自然魅力。鱼台东临南阳湖、昭阳湖,有京杭运河、东鱼河、新老万福河、惠河等众多河流,物产丰饶,更是盛产大米、鱼虾,因此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乔羽的创作有根源,这个根源正是家乡物事。1963年,乔羽住在北京郊外一座房子里,早上,一只美丽的蝴蝶忽然从窗口飞进了他的卧室,盘旋一阵后又从窗口飞了出去。这一幕景象给了乔羽灵感: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有作者分析,真正触动乔羽继续写完《思念》的是他的二哥和二嫂。
乔羽的二哥叫乔庆瑞,父母为他做主娶了张福贞,二哥和二嫂结婚后第三天,抗战爆发,二哥奔赴抗日战场再也没回来。二嫂张福贞一直在家侍奉公婆等着二哥归来,这一等就是几十年。1949年乔庆瑞到了台湾,直到八十年代才和乔羽重新建立联系。乔羽将分别半个世纪的二哥接回家乡,二哥和二嫂才在几十年后再次相聚,两位老人抱头痛哭。
但是,乔庆瑞在海峡对岸已经有了家室,他在家乡和张福贞团聚29天后匆匆返台,之后二哥和二嫂再也没有相见。1997年乔庆瑞在台去世,六年后,和乔庆瑞只有三天婚姻却苦守空房半个多世纪的张福贞告别人世。
“不知能做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太久太久......难道你又要,匆匆离去,又把聚会当成一次分手”这几句歌词无疑是乔羽二哥和二嫂悲情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家乡的思念。
明代大儒王阳明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乔羽的很多创作,都能从家乡找到根源,家乡物事深深镌刻在他的心灵之上,只是,这些沉淀在心头的印记,需要异乡的物事来唤醒,这也正说明了阅历对一个人创作的重要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