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第一眼看到塔塔这台所谓的"豪华纯电SUV",我差点没把刚喝进嘴里的咖啡喷出来。这哥们儿设计是真敢想啊!12年前我第一次去印度出差考察底盘技术的时候,塔塔还是那个只会造便宜小破车的主儿,如今摇身一变要挑战豪华市场了,还整出这么个"前卫"造型,简直是要上天啊。
这台名叫Avinya X的概念车,据说是塔塔要在2026年后推向市场的旗舰产品。它搭载了捷豹路虎的EMA纯电平台,这事儿得捋一捋。不是我跟你吹,塔塔摇身一变就能用上高端技术平台,是因为人家早在2008年就把捷豹路虎收入囊中了。记得那会儿我还在某自主品牌做底盘调校,同事们都嘀咕:"印度爷们儿这是走了什么运道?"如今十几年过去,这技术嫁接倒是做得有声有色。
技术上来说,EMA平台其实还挺扎实的,包括了整套电气架构、动力总成和电池组系统。厂家声称续航能超过480公里,不过根据我这些年测评的经验,官方数据往往得打个八折 。不过话说回来,开发平台比自己从头搭建要省事多了,这跟我08年做底盘时完全是两回事,那会儿连个像样的CAE分析软件都没有,全靠师傅一把尺子一个扳手调来调去。
这车最让我瞠目结舌的是那个奇葩的外观设计。据说设计灵感来自Riviera快艇,我寻思着是不是设计师把快艇图纸倒着看了?那个封闭式前脸,没有传统格栅,硬生生一块大板,看着就像我家冰箱门。车身侧面那个C柱设计,厚得都能跟防弹玻璃有一拼,盲区估计能藏下一头大象。
不过说句公道话,内饰倒是挺有新意的。那个大尺寸信息娱乐屏幕,配上纤薄的数字仪表盘,看着确实挺有科技范儿。但我又忍不住要吐槽了,这种极简风格,看着是高大上,实际用起来有多折磨人心里没点B数吗?前几天我刚试驾了一台某品牌的极简内饰车型,温度调节得找半天,还得低头看屏幕,差点没追尾前车,后悔死我了。
最让我觉得脑洞大开的是这车尾门的"天地门"设计——上下两部分都能打开,形成个露天座椅。这创意,咋说呢,有点东施效颦的感觉。西方豪华品牌在野营市场玩剩下的把戏,到了印度这儿就成了卖点。不过转念一想,印度那边可能确实有这种需求?记得15年我去参加一个国际车展,印度展区旁边厕所坏了,工作人员干脆搬了把椅子坐门口当起了收费厕所管理员,那架势,让我印象深刻。
动力系统方面,厂家没提供太多细节,但从EMA平台的技术参数来看,应该会提供单双电机版本。我猜啊,入门版肯定是单电机后驱,大概200匹马力左右,这动力在中国市场可能不够看,但放在印度估计已经算性能车了。这不是说印度市场落后,是——算了,好像就是这个意思。
对了,说个可乐的事儿。前天我试驾另一台印度进口车时,油门踏板位置比一般车型偏右,我习惯性踩车还找不着踏板,差点没撞墙,吓得我赶紧切回经济模式,生怕一脚油门下去这破车没控制好直接上天。不知道塔塔的这台车踏板布局会不会也有这种"印度特色"。
塔塔汽车可能是看准了电动车市场快速发展的红利,除了这台Avinya X,他们还在开发Harrier EV等多款电动车型。比起Avinya X的概念气息,Harrier EV倒是更接地气一些,基本沿用了燃油版的设计,就是封闭了前格栅,换了轮毂,性能也说得过去,续航号称超过500公里。
说真的,我最佩服印度车企的就是那股子不怕死的劲儿 。你搁在中国,设计师敢画这种造型,第二天估计就得卷铺盖走人。但印度这边,偏偏敢想敢干,哪怕成品看着让人啼笑皆非。有时我在想,这种不在乎外界眼光的劲头,某种程度上还挺值得学习的。
不过说回性价比,如果塔塔真要把这车卖到国际市场,特别是中国,那价格得足够诱人才行。就这造型和品牌力,放在咱中国市场,除非价格比同级别低个三四十万,否则谁会买啊?还记得当年我试驾完一台印度车写评测,当时给了个中肯评价,结果厂家直接取消了后续合作,气得我牙根痒痒。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有些话不是啥都能直说的。
对了,得纠正一下刚才的说法,塔塔汽车的技术底子其实不差,除了拥有捷豹路虎外,他们在印度本土市场的电动化转型也走在前列。前几年在上海车展,我还专门去他们展台看过,工程师给我讲他们的电池管理系统时,用的术语跟咱们不太一样,搞得我一头雾水,还得回去恶补了一晚上资料才搞明白他们那套BMS逻辑。
总的来说,这塔塔Avinya X就像是一道重口味咖喱,外观那么冲击视觉,但没准骨子里的技术还真有两把刷子。不管怎样,看到塔塔这么一个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敢于突破常规,比那些只会照猫画虎的厂家要强。就是不知道等到2026年真正量产时,这车还能保留多少概念车的"奇思妙想"。如果你问我值不值得买,那就得看你是不是那种不在乎被人指指点点的主儿了。反正我是没那个勇气开这车去接丈母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