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看到安徽大众新出的那款中大型纯电SUV了吧,申报图、官图都出来了。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多说两句。它长5000mm宽1954mm,轴距3030mm,差不多能和国内市场上的一些中大型SUV比个高低。说实话,第一眼就被它的前脸吸引了。
那封闭式中网设计,明显是跟传统的格栅说再见了。你知道为啥嘛?主要也是避免冷却需求太大,电动车不用冷却系统那么复杂,但更主要的还是为了造型和空气动力学。大灯组一分为二,挺特别的,上扬的日行灯看得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些科幻片的场景。配上金色的LOGO,显得挺有辨识度,跟其他大众车型一比,显得更有未来感。
我一边看官图一边琢磨:这个设计其实也挺实用的。侧面没有复杂线条,线条流畅,发扬了所谓上扬气势,难怪我在翻相册时,看到车身线条像是被拉长了似的。有个细节我特别喜欢,隐藏式门把手和无框车窗,哎呀,虽然说实际用起来可能会有点麻烦,比如冬天门把手沾满雪怎么开,但总觉得这样设计增添了不少时尚感。
再讲讲它的尾部。狭长平直的尾灯组,看着挺有攻击性,还能看到狼头标,那种狼性的感觉,算是品牌的调性表达吧。刹车灯高高挂着,挺有个性。真要说,整体造型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硬核未来感,但又不失中庸的气质。
动力方面,说到点子上了。这车搭载的是国产EDF电机,最大功率230kW,差不多跑个0到100可在6秒内。这数据我随意估算的,毕竟不同试车数据会有差异。电池?用的宁德时代的,体积大概跟普通电池相仿,但续航却达到了700公里(估算,可能高点,可能低点,但基础数据在那儿)。支持800V快充,充5分钟能补充大概150公里的续航,真是快到让我有点想掉头去充电站的冲动。
还记得我刚才翻了翻笔记,之前有朋友说:纯电车都这个续航,以后出门一定得规划好充电。但实际上,城市里跑跑,三五百公里都够用,毕竟我身边的朋友很多都嫌麻烦,充电不方便,不像加油那么随便。但我猜,未来快充会更普遍,或许我还没想过,充电成为短途出行的便利店而非烦恼。
官方还说了,这辆车会搭载L2++级的辅助驾驶,能实现一些自动跟车、变道什么的。说实话,只是半自动咋样,我也没太相信全自动能靠谱得像讲故事一样,但还是觉得能帮忙减轻点驾驶压力。你觉得呢?虽然是辅助,但用起来还是挺踏实的,毕竟安全才是硬指标。
至于售价,官方预估在30万级。嗯,和现在市场上同价位的SUV比,差异挺明显。比如价次同样的汉兰达、睿骋、甚至一些合资A0级SUV,这新车的设计、续航、快充,让它瞬间拉开差距点的感觉其实挺明显的。
这里面又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到底,用户最在意的是什么?续航、价格、配置还是品牌认知?我个人猜测——其实还是看用车场景吧。有的人就是刚需,续航不能短,一个周末带娃,要跑十几公里都不得歇,CONVENIENCE更重要。
等会我还想问个事,大家觉得这个700公里的续航真的对日常用车提升多大?我心里其实还存疑——是不是差不多够用,或者说,续航越长,成本会瞬间上去?我简单估算一下,电池容量大概是80kWh左右,按每百公里15kWh的平均耗能(这个不算极端快充和空调耗电),大概能跑五百多公里。剩下的估计有点空。
汽车研发和供应链博弈很像,是一场你有我也有的心理战。厂家要在成本、性能、外观之间找到平衡点。比如这次大众的外观,设计团队或许花了不少心思,咬牙切齿,花了一年前就开始调研年轻用户偏好,要科技感,要时尚感。但你知道,有时候最贵的设计不一定最实用。
这车到底会不会很复杂?我问我朋友,他车间修理工的答复让我笑了:用料多,结构复杂,换个大灯得拆一半车,你懂的。说真的,维修技术的难度可不低,作为自媒体,我得考虑到用户的用得起,用得顺。
转个话题,你们猜测,这车明年能不能爆火?我觉得还得看市场表现和价格战,但毕竟大众的品牌背书在这里面还是有点用的。只也关键在于实际体验。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其实挺喜欢这些高科技配置,但有个感觉:未来的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像是移动的办公桌、休闲厅,一边开车一边工作、娱乐。这趟车里装了啥?不只是一颗电,更是一份未来。
呼,还没讲完。你们觉不觉得,那些什么智能辅助驾驶和快充其实更像个套路,还是未来实用的方向?没细想过这个问题,只知道,能快点跑完这段路,心里就踏实不少。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心转,这车要真能跑到700公里,反正我心里就多了一分寄望。你们呢,觉得续航对日常用车的重要度,是不是夸大了点?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