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撞脸保时捷成炮灰,小米却成顶流,差距在哪?

最近车圈里最火的话题,估计就是小米汽车了。

当小米SU7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一看,哎哟,这不就是保时捷的那个Taycan嘛?

这线条,这感觉,确实有那么几分神似。

最近又有消息说,小米的下一款SUV,看着跟法拉利出的那款SUV也挺像。

众泰撞脸保时捷成炮灰,小米却成顶流,差距在哪?-有驾

这事儿一出,就让不少老司机想起了当年的一个牌子——众泰。

想当年,众泰靠着一款跟保时捷Macan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SR9,也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一年能卖出去三十多万台车,风光无限。

可结果呢?

现在众泰已经退市了,成了历史。

这就让大家伙儿纳闷了,同样是长得像豪车,为啥众泰最后成了大家嘴里的笑话,而小米一出来就成了顶流,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这背后到底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呢?

其实啊,这俩虽然表面上看着都是“撞脸”,但里子里的差别,那可真是大了去了,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事。

咱们得先说说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技术。

造车跟做饭一个道理,样子可以学,但手艺和真材实料是学不来的。

众泰当年为什么会倒下?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它没有自己的真本事,也就是核心技术。

你看一辆燃油车,最重要的三大件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

众泰的发动机,用的是日本三菱很多年前淘汰掉的老技术,不仅没啥劲儿,还三天两头出小毛病,开着闹心。

再说变速箱,那就更乱了,今天用这家产的,明天用那家产的,市面上能买到的它几乎都试过一遍,但没一个好用的,漏油、换挡卡顿都是家常便饭,有一款甚至因为设计问题,搞得全国车主都去要求退换。

众泰撞脸保时捷成炮灰,小米却成顶流,差距在哪?-有驾

说白了,众泰就是个“组装厂”,把别人不要的、便宜的零件凑合在一起,再套上一个好看的壳子。

车主买回家,一开始可能因为外形觉得有面子,可开上一段时间,那糟糕的体验和不断的维修,就把这点面子全给折腾没了。

这种只有外表、没有内在的车,就像一个外表光鲜的人,一开口说话就露馅,时间长了,谁还会信他呢?

反过来我们再看小米,它走的就完全是另一条路了。

雷军在发布会上,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重点在讲什么?

他没怎么吹外观,反而一直在讲他们自己研发的技术。

比如那个叫V8s的电机,转速能达到每分钟两万七千多转,这个数据放在全世界都是顶尖的水平;再比如他们用的那个一体化压铸技术,能让车身又结实又轻便;还有那个叫“小米澎湃OS”的智能系统,能把你的手机、家里的智能电器和汽车无缝连接起来,开车的时候动动嘴就能控制家里的空调和电饭煲。

这些东西,可能普通人听着有点玄乎,但它实实在在地改变了用车的感受。

小米虽然在外观上参考了成功的设计,避免了自己从零开始走弯路,但它在车的“内涵”上下足了功夫。

它给你的不只是一辆代步工具,而是一个高科技的“智能玩具”。

这种独特的体验,是别的车给不了的,是带有“小米”标签的。

所以,大家认可小米,不仅仅是因为它长得好看,更是因为它有实实在在的“黑科技”在里头,感觉这钱花得值。

其次,咱们得看看这俩企业所处的时代环境,这差别可就更大了。

众泰活跃的那个年代,是燃油车的天下。

那时候,咱们国家自己的汽车工业虽然在进步,但最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还是被德国、日本这些老牌汽车强国牢牢攥在手里。

众泰撞脸保时捷成炮灰,小米却成顶流,差距在哪?-有驾

咱们自己想研发,要钱没钱,要人没人,非常困难。

所以像众泰这样的企业,只能捡一些别人淘汰的技术和零件来用,先天就不足,想造出高品质的车,比登天还难。

它就像是在一块贫瘠的盐碱地里种庄稼,不管你怎么费劲,长出来的苗也都是蔫的。

而小米进入汽车行业,那可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现在是什么时代?

是新能源汽车的时代。

经过国家这么多年的大力扶持和无数企业的努力,咱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是全世界最牛的了。

从电池、电机,到车上的各种智能芯片、玻璃、轮胎,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零件,咱们国内都能造,而且品质非常好。

这就好比给小米准备好了一桌顶级的“满汉全席”,它只需要当一个好厨师,把这些顶级的食材用自己的方式烹饪好就行了。

比如说电池,小米可以直接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这俩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电池大厂,续航和安全都有保障;智能驾驶的芯片,可以用英伟达的,也是全球最好的。

所以,小米一上来就能整合全世界最好的资源,造出一台高水准的车,去和二三十万甚至更贵的车竞争。

而当年的众泰,只能在十万块钱以下的低端市场里,用低价策略勉强生存。

这就像一个在沃土里播种,一个在盐碱地里挣扎,结果自然是天差地别。

最后,我们再聊聊创始人的眼光和公司的发展路子。

众泰的路子,说白了就是“捞一笔就走”。

众泰撞脸保时捷成炮灰,小米却成顶流,差距在哪?-有驾

它靠着模仿豪车的外观,迅速吸引眼球,收割一波想花小钱办大事的消费者。

车卖出去了,钱到手了,至于后续的服务、品牌的维护,它根本不关心。

这种短视的做法,注定走不长远。

当大家发现这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后,口碑就彻底崩了,被市场淘汰也是必然的。

小米和雷军的玩法就高明多了。

雷军做生意,看的是长远,玩的是“生态”。

小米SU7这台车,对他来说,可能根本不指望赚钱,甚至是在赔钱赚吆喝。

它的最大作用,是打响小米汽车的第一炮,让所有人都知道,小米也能造出好车,而且性价比超高。

这就像开饭店,第一道菜必须是镇店之宝,哪怕不赚钱,也要把客人都吸引过来。

等名声打出去了,后面再推出利润更高的SUV车型,比如那个传闻中要和理想L9、问界M9看齐的大车,那时候才是真正开始赚钱的时候。

而且,小米的野心远不止卖车这么简单。

你买了小米汽车,是不是得配个小米的手机支架?

是不是想用车机控制家里的小米智能家居?

甚至车里的香薰、脚垫,小米商城里都给你准备好了。

它要把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小米绑在一起。

车,只是一个把用户牢牢圈在小米这个大生态里的一个超级入口。

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商业模式,是众泰那种“一锤子买卖”完全无法想象的。

所以说,小米和众泰虽然都“撞脸”了保时捷,但一个是在用外壳骗人,另一个是在用实力和智慧打造自己的未来,这俩从根上就不是一回事,结局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