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销量下滑,市场份额告急,新车型能否力挽狂澜_

最近这几年,只要一聊起电动汽车,特斯拉这个名字总是绕不开。

它就像是这个行业里的一个标杆,很多人买电动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但现在,情况好像悄悄发生了变化。

以前那个在市场上遥遥领先、几乎没有对手的特斯拉,如今似乎也感到了阵阵寒意,尤其是在咱们中国这个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感觉四面八方都是追赶者,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特斯拉销量下滑,市场份额告急,新车型能否力挽狂澜_-有驾

咱们先看看国外的情况。

过去,特斯拉在欧洲和美国市场,那销量简直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稳。

不管市场怎么变,它总能排在前面。

可现在,这根针似乎有点镇不住场子了。

就拿美国市场来说,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的销量跟去年比,居然下滑了差不多百分之九。

反倒是像福特这样的老牌车企,推出了几款新的电动车之后,销量反而有所增长。

虽然特斯拉总量上还是第一,但这事儿挺有意思的。

你想想,连福特这样被认为是行动比较慢的传统厂家,都能通过推出新产品来抢占市场,这就让人不得不琢磨,特斯拉是不是有点太安于现状了,靠着几款老车型打天下的日子,可能没那么好过了。

再把目光转向欧洲。

在法国,人家本土的标致和雷诺汽车,那可是国民品牌。

它们这几年也推出了不少电动车,样子设计得挺好看,更新换代也快,很符合当地人的审美,直接就对特斯拉的销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在意大利也是类似,作为老牌的汽车制造国,他们自己的品牌也在发力,努力推出新车来吸引用户。

而在瑞典这样的市场,大众和沃尔沃的电动车一直卖得很好,特斯拉只能排在后面。

这些欧洲品牌推出的新车,都是经过仔细研究市场和消费者喜好之后才造出来的,可以说是更接地气,也更懂得当地人想要什么。

更值得注意的是,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也开始大举进入欧洲市场了。

根据统计,到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经增长到了百分之四点八,这个势头非常猛。

咱们的优势在于产品线非常丰富,不仅有纯电动车,还有很多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型。

这种车对于一些还有里程焦虑的欧洲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就很大了。

特斯拉销量下滑,市场份额告急,新车型能否力挽狂澜_-有驾

你特斯拉只卖纯电,那我就用更多样的技术和车型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种竞争策略,让特斯拉感到非常难受。

如果说在欧美市场,特斯拉只是感到了压力,那在中国市场,它面临的就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围攻。

以前有个段子,说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就像武林各大门派,一起围攻光明顶上的特斯拉。

现在看,这已经不是段子,而是每天都在上演的真实剧情了。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是二十六万多辆,比去年同期的二十七万多辆,下降了大概百分之五点四。

要知道,这还是在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在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

大家都在进步,你却退步了,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意味着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确实在下降。

过去我们总说“铁打的特斯拉,流水的竞争对手”,意思是特斯拉地位稳固,挑战者换了一茬又一茬。

但今年,情况有了质的变化,最大的变数之一就是小米汽车的入场。

小米SU7一发布,就直接对标特斯拉的Model 3,它带来的不只是一款车,更是一种全新的思路,用做消费电子产品的经验和庞大的生态系统来造车,这种玩法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发布后那惊人的订单量,给整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再加上小米本身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等它的产能完全上来之后,肯定会从特斯拉手里分走一大块市场份额。

咱们再看看特斯拉的主力车型Model Y所在的二十五万到三十万这个价格区间。

放在几年前,这个价位的选择确实不多,消费者想买一辆智能电动SUV,特斯拉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但现在,这个市场已经卷得不能再卷了。

国内的品牌推出了大量空间更大、配置更高的车型。

比如理想、问界等品牌,主打的就是家庭用户的需求,车里有大屏幕、有冰箱,座椅舒适得像家里的沙发,把车打造成了一个移动的家。

它们用同样甚至更低的价格,提供了远超特斯拉的舒适性和配置。

特斯拉销量下滑,市场份额告急,新车型能否力挽狂澜_-有驾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花同样的钱,能买一个更大更舒服的车,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增程式电动车的崛起也给了特斯拉沉重一击。

这几年,通过理想、问界等品牌的不断宣传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增程式汽车的好处。

说白了,这种车就是自带一个“充电宝”,平时上下班用电,便宜又安静;出门跑长途就用油发电,完全没有里程焦虑。

这种“可油可电”的特性,完美解决了很多人对纯电动车的顾虑,特别符合咱们国家复杂的用车环境。

结果就是,增程式汽车抢走了大量原本可能购买纯电动车的用户,而特斯拉在这个领域,恰恰是一片空白。

回过头来看特斯拉自己,问题也很明显。

现在卖得最好的两款车,Model Y和Model 3,一款是六七年前发布的产品,一款更是快十年前的了。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新车层出不穷的时代,这样的更新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虽然中间也做了一些小改动,但整体的框架和设计基本没变。

它那套极简风格的内饰,几年前看可能觉得很科技、很前卫,但现在看多了国产车那些用料扎实、功能丰富的豪华座舱后,再坐进特斯拉车里,就会感觉有些简陋,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是“毛坯房”。

这种感觉上的落差,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是很大的。

为了应对压力,特斯拉的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频繁的降价和促销活动,虽然短期能拉动一些销量,但长期来看,对品牌的伤害很大。

这不仅让老车主感觉自己被“割了韭菜”,也让潜在的新买家产生了观望情绪,总觉得可能还会再降价。

这种被动跟随市场进行价格战的做法,恰恰说明了特斯拉已经失去了过去那种引领潮流的定价权,内心充满了焦虑。

面对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特斯拉当然也急了,开始准备推出一些新东西来稳住阵脚。

比如,有消息说他们会推出一款六座版的Model Y,车身和轴距都加长了,座椅布局也更适合家庭使用,这明显是想和国内的理想、问界等“奶爸神车”抢市场。

但问题是,价格怎么定?

如果定得太高,超过了四十万,那消费者可能就会去跟国产那些尺寸更大、配置更豪华的大家伙对比,到那时候,特斯拉的优势还剩多少,就很难说了。

此外,还有消息称会有一款介于Model 3和Model Y之间的廉价车型,以及一款升级版的“Model 3+”来补充现有的产品线。

这些动作虽然显示出特斯拉的求变之心,但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在被动地修修补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主动地去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道理在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留给特斯拉慢悠悠调整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