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的灯光下,一位身着深色西装的先生正仔细端详着一台全新极氪9X。
他的手指轻敲着大饼轮毂,目光掠过水晶旋钮与北欧实木饰板,最后在“家和万事兴”的激光雕刻处停住。
只见他微微皱眉,嘴里喃喃:“嗯,还是这味儿。”旁边年轻的小伙则在抖音直播,镜头扫过紫红色内饰,弹幕里一片“老登审美集体反攻”的调侃。
如果你是这位先生,会不会在新能源的世界里,依然执着于那份燃油时代的仪式感?
2021年,福特推出汽油味香水Mach-Eau,一时间,带着“加油枪造型”和“金属橡胶烟熏”配方的瓶子成了社交平台的段子素材。
大势已去,情怀还在——这大概是新能源车挑战豪华车市场时,撞上的第一堵墙。
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从5%涨到近50%,政策、补贴、基建、狂飙突进。
可无论销量如何,40万往上的区间,始终是BBA们的储君之地。
极氪、岚图、问界、小米,轮番堆料、改脸、致敬经典设计,但真正让“加价王”埃尔法失守的,还只是MPV的小众市场。
传统豪华车用动力和配置修起的围墙,被电动车“性价比平权”拆得七零八落,但豪华的定义,依然难以动摇。
内燃机时代,豪华有两把尺子,一是排量动力,一是配置序列。
奔驰S、AMG、E300,名字和身份明明白白。
你有AIRMATIC空气悬挂、气吸门、座椅加热、全真皮内饰,那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是配不配。
汽车工业的礼乐系统,让“34C的定价,56E的配置”成为奢侈的分水岭。
电动车的电机动力门槛极低,而配置堆砌随手可得,10万买冰箱彩电大沙发,20万实现空悬自由,新能源把燃油时代的顶配变成了标配,溢价体系土崩瓦解。
BBA们却还端着排量和定价,结果只能在性价比里输得彻底。
但请不要误会,这不是一场“穷人翻身把歌唱”的阶级斗争。
新能源车在30万以上的豪华区间,依然很难刺破那层油腻的天花板。
配置平权之后,豪华的边界变得模糊。
曾经专属于精英阶层的舒适与动力,如今大众都能“平等”拥有,但身份认同和情绪价值,才是最后的壁垒。
老登们不在意你屏幕有多大,语音助手叫“小李”还是“小王”,他们要的是“坐在车里,和外面的人一眼就能区分出谁才是老板”。
“老登审美”应运而生。
极氪9X、岚图泰山们,浑身上下都写着“我们很贵”。
大格栅、大饼轮、真木饰板、钻石切割、星空顶,堆料堆到极致,甚至有人建议下一步应把紫砂壶和“天道酬勤”牌匾一起塞进中控台。
这是一场关于“豪华情绪价值”的集体致敬——既然功能和参数都被卷平,咱们就拼设计拼气场。
有意思的是,“老登审美”本质上是一种身份的自我确认。
你笑老登品味老气横秋,老登只会微微一笑:“你还没到全款买车的年纪。”豪华车的溢价,永远都不只因为配置,更因为‘看得出来’的贵。
奔驰S之所以让人仰望,未必是动力有多强,而是那份“别人都知道你开的是奔驰S”的社会共识。
小米的办法也很实在。
你要辨识度,我就拉长车头、做溜背造型,努力变成油车里的“经典豪华”。
SU7火爆固然和品牌、技术投入有关,但其“让电动车看起来像燃油车”的逆向取经,也是一种情绪投其所好。
只不过小米的受众,更多还是年轻的“性能控”小登。
真正豪华区间,该拼的还是老登的心思。
从产业视角说,这场堆料与复古的军备竞赛,是新能源车被BBA们“逼”出来的应激反应。
燃油车时代,品牌影响力和等级规则牢不可破,电动车打破了规则,却发现市场仍然敬畏“老钱气质”的老延安。
电车企业一边学保时捷、法拉利、劳斯莱斯的皮相,一边在“情绪价值”这门玄学上摸着石头过河。
这也难怪,毕竟品牌影响力这种账,谁也不可能三五年就补齐,但设计语言是现成的教材,拿来主义最省事。
尴尬的是,消费者对豪华的执念远比技术更新换代慢。
奔驰EQS改成流线前卫造型,结果销量扑街,连官方都要反思“不能再乱搞”。
你看见特斯拉靠大屏和自动驾驶破局,以为一切都靠技术,结果国内市场的“价格战”让智能化迅速平权,最终豪华车又回到了比拼质感、用料和气场的原点。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科技以换壳为本”。
产业现实背后,其实映照着消费社会的某种怪诞。
新能源车们好不容易打破了硬件壁垒,最终还是要靠堆水晶旋钮和实木饰板“讨好”老登群体。
情绪价值成了必修课,身份认同依然是最大公约数。
无论你用的是龙井玻璃水还是紫砂壶托盘,用意只有一个——“让有钱人看起来像有钱人”。
当然,新能源们的“致敬”有时也流于表面。
毕竟,把一辆车做得像劳斯莱斯,不等于能卖得出劳斯莱斯的价;情绪价值能堆出仪式感,但无法替代时间沉淀的品牌认同。
造型和用料的模仿,解决的是第一眼的吸引力,下一步怎么让用户产生真正的归属感?
这里面藏着新能源豪华车的终极命题。
写到这里,一个尴尬的职业现实浮现出来:当技术与性价比被卷成白菜价,情绪和身份认同却成为最高溢价的商品。
你说汽车是交通工具,我说它是移动的社交名片。
大家都在追赶潮流,结果最后拼的还是人心的惯性和社会的剧本。
所有消费品,当纯粹功能变得不稀缺,情绪和身份认同就变成了新的筛选器——只不过滤网更密,门槛更玄。
也许,未来的中控台真的会标配紫砂壶,语音助手会叫“小李”,但我更好奇:等到新能源车也被玩成了“老登标配”,下一个被致敬的是谁?
又或者,这场豪华与平权的拉锯战,会不会最终归于一场审美的轮回?
你还会为一辆车的“气场”买单吗?还是终有一天,我们都只关心它有没有一壶好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