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余承东,你会想到什么?有人觉得他是“余大嘴”,说话太敢了,有点狂。但现在北汽的董事长直接给他起了外号——地表最强产品经理,这名字乍一听是不是还有点科幻片的味儿,甚至让人忍不住乐一乐。但仔细一琢磨,背后其实有不少东西耐人寻味。
为啥北汽老总张建勇要这样夸他,是真心实意,还是功夫在嘴上?这些年中国车圈看似热闹,其实很难。新能源赛道从特斯拉喊响第一声,到如今新势力遍地,大浪淘沙,卖得好的真没几个,稍微不好就死在沙滩上。而余承东手里这几款车——问界M9、尊界S800、问界M8,还真就没掉链子。一个月、一个月销量能顶别人几年的。可这些数字堆出来的成绩,能等同于“地表最强”这种级别的评价吗,这个帽子扣得准不准?
咱们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一个企业的成败、一个产品的爆红,是谁的功劳?是不是产品经理撑起了天?或者说,面对一款车的畅销,余承东真的担得起“地表最强产品经理”的大旗?
你看,问界M9出来的时候,多少人等着看华为的笑话。甭管外头风声怎么说,销量是扎扎实实摆在那。有人说,华为一出手傍上车企,卷得连老牌BBA(奔驰宝马奥迪)都头大。问界M9造型又稳又年轻,卖给谁都不掉价,圈住了愿意多花钱的那波人。听起来不复杂,实际上每步都得踩在点上。设计、配置、体验、定价,每一环都卡得死死的。你说这里没点产品经理用心,看得见吗?
再来说那个让很多人瞪眼的尊界S800。它可不是啥随便忽悠富人的高级玩具,直接对标劳斯莱斯、宾利这些混迹几十年的经典。刚推出来大定就过万,明星大腕大老板都扎堆下单。换句话说,以前买劳斯莱斯、宾利是炫,现在买尊界S800成了“懂行”。这和产品力、品牌力搭不搭边?当然搭边!背后要洞察人性的变化,要摸清中国市场富豪们喜欢啥、愿意为啥买单,这里面冷热转折可不只是拍拍脑袋就能拍出来的。
让我们想一想,怎么就一个车圈老总,又能干会说,甚至还能用互联网的套路做宣传?以前大家觉得,产品经理是小米和互联网公司的专利,汽车公司搞什么产品经理,过去不是都靠技工吗?可这两年一看,不光是软件手机圈需要产品经理,造车也需要,不但需要,还得是最懂市场、最会判断的那一类。
余承东这些年,凭的是啥?我觉得一个字,“拼”。你可能不服他的话术,觉得他嘴皮子溜到让人打怵,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上所有的发布会,一件事事无巨细,自己亲自上。啥都懂点,自己亲自试用,发现问题了改,能不较真就不是余承东了。有点类似互联网创业那些“亲力亲为型”的大佬。“地表最强产品经理”这个外号不是没道理,其实是说他混合了技术、市场、敢说敢干、服务能力,还有中国式的点子,在一个人身上都聚齐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产品经理”甭管怎么用力,归根结底,产品好不好,工艺和供应链才是那块试金石,你这东西没法大规模复制,还是会露馅。但你再仔细想想,这几年真正挂了“自主高端新能源”标签还卖得不赖的不多。余承东带队做出来几个爆款,不是个例。
为啥这些年市场格外需要这种像余承东这样“会喊又能干”的人?仔细想,这跟“大厂到处卷”其实一个道理。技术卷够了,下一步就是产品力比谁更懂人心。你看特斯拉的马斯克,就是金句频出,哪怕说的点儿像野路子,粉丝根本不在乎,觉得“老马就是牛”。中国如果谁能把商业、技术和市场三者揉捏明白,敢承担,大嘴背后是大干,这才是时代要的英雄。
有个问题值得琢磨:“地表最强产品经理”这样的外号,未来还有谁能接棒?是“懂市场,打胜仗”就能成吗?底层逻辑其实变了。就像手机圈,早年只要把配置堆到极致,产品经理的思路就是:比价格、比堆料。大家都堆到死,后来发现用户需要的不只是帮他配个好摄像头,还要注重体验、生态、服务,那就是另一套路子。
造车这块,更是一场综合能力的较量。你能拉团队、能造产品、会做宣传,能掌控全链路,搞定用户群体的心理,还能扛得住被骂和压力,最后你才可能赢。所以,“地表最强产品经理”这帽子,不只是吹个彩虹屁,说的确实是余承东的全能。但这个“最强”,是不是唯一?恐怕不是。未来市场更大卷,真正懂中国、能玩得转市场和技术的牛人,还会冒出来。
另外,“地表最强产品经理”也是个双刃剑,一旦成就成了枷锁,砸在个人身上,后面再roll不过来怎么办?余承东看起来很拼,但毕竟也是普通人啦。他要是遇上波折,比如产品不及预期、市场变天,压力山大的就是他自己。你看最近外部环境,油车电车的竞争日益白热化,新势力、新技术天天冒出来,开头风光,不代表永远高歌。外号背后的期望越高,掉下来也摔得更疼。所以这荣耀到底是荣誉,还是隐形的压力,说实话谁没点明白。
“名副其实”还是“名不符实”,放到余承东身上,大概率目前阶段没啥争议。人家带队打出了一堆漂亮仗,销量胜了对手,品牌也有了,关键买账的人多。但钱赚到手,技术被认可,那只是一时,不是永远。等汽车这行真正拼到细分市场、拼到生态,一切又会有新规则,到那时,“最强产品经理”还站得住脚么?值得再看。
咱们回过头再想,“产品经理”这个头衔本来是互联网圈拿出来用的,现在成了智能汽车的关键岗位,一个原因就是车越来越像智能终端了。不像过去造车是工程师说了算,这年头一场发布会能不能触动人心,直播能不能把车讲明白,品控和升级能不能像手机一样随时改,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有判断、有魄力、又会直面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经理。余承东就是踩中这个新风口的人。
所以,张建勇这次给余承东起外号,夸他“地表最强产品经理”,一方面是对大战已胜的庆贺,另一方面也变相抬高自己在业界的身价,“你看我带余承东跑步带车企”,“你看我能和华为大佬合作”……这里也有点酒桌上的社交含义,并不仅仅是单纯为余承东贴金。但怎么说,都离不开一点,就是市场认可,业界追捧,更是对未来智能出行趋势的判断。
有个问题,值得大伙思考——一个行业、一个公司能不能一直靠“最强”的个人英雄主义走下去?或者说,扛旗的人变了,这江山大盘能稳住吗?答案其实很现实。趋势刚出来时,确实需要有个人旗帜来喊阵,提气。可一旦行业成熟,还得靠机制、靠团队、靠生态。余承东牛,是目前阶段的幸运儿,但能不能稳坐地表最强,还得后续产品、口碑和大环境说了算。
总而言之,“地表最强产品经理”这外号现在看来,余承东是能扛下的,人家确实一手抓技术,一手抓情怀,把中国车圈带出了新路子。名副其实,但有点像阶段性荣誉。接下来市场怎么变、业内怎么卷,这顶帽子还能不能戴得稳,那就谁都说不准了。但归根到底,眼下能让人打心眼佩服的产品经理,余承东算一个!是不是永远名副其实,到底还得市场检验,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