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车主花了16.3万落地买了红旗H5旗畅,开了十来个月,跑了2万多公里。这车确实让我挺满意,整体表现还算过得去,但也有一些想法和感受,想跟你们聊聊。
首先讲讲它的实力。这个车空间要说第一点,后排能轻松坐三个人,腿也不挤。之前我带爸妈,坐进去他们还夸空间大,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够用。一开始还担心是不是个门面车,后来发现,用料挺扎实,悬挂也还过得去,路上颠簸不算严重。动力方面,2.0T发动机带来224马力,这个数字不低了。起步时动力反应不错,轻踩油门,车推背感明显,就是我觉得还没有达到激情的程度,毕竟是家用车。
加上红旗官方承诺的四年十万公里免费保养和贴心售后,真的是省心不少。反观一些合资品牌或者其他国产品牌,要么价格偏高,要么服务不到位。这次买完后,真感受到买车就是买个放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车总会有点瑕疵。比如在我平时跑的一些破路面上,胎噪有点刺耳。特别是高速过一些坑洼路段,胎噪明显提升,我有次翻翻笔记,数据大约在72-76分贝左右,具体还得看轮胎胎压。这个噪音,很多时候比发动机声还大,或许是轮胎材质偏硬,毕竟价格在中等偏上的水平,我并不指望它能做到静音。
再说车机系统,虽然最近官方推送了软件更新,引入了红绿灯读秒、停车扫码等实用功能,但整体体验还远没有一些互联网新势力那么流畅自然。界面依旧偏老派,反应有点慢,偶尔卡顿。像我朋友用的特斯拉,就完全不同的感觉——那界面顺滑得让人心情愉悦。没细想过,为什么国产品牌还在跟跑阶段,也许是研发投入的问题?还是用料和软件团队水平差距?不过这个差距看在我眼里,基本还能接受。
这是我最近的观察。自动大灯的反应速度有点不给力,偶尔天黑时需要提前手动调节亮度,否则有意外情况。其实这不算大问题,日常惯了手动调控,但刚开始用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不顺手。
说到痛处,刚开始起步的顿挫感让我一开始挺烦的,尤其是冷车启动时,2升3挡变换时会有明显的顿挫,像是车在闹脾气。不过后来我发现,可能是油箱还不够热,或者是变速箱调校还在适应中。日常用久了,这种顿挫感慢慢减弱了。
那油耗呢?我用的是标准的城市+高速混合路况。高速表现挺不错,稳定在6个左右,算是比较合理的水平。国道偶尔开得慢一点,就是5到6个油之间,感觉挺省油。市区堵车多,动不动就10个油上上下下,心里也有点嫌麻烦。按我估计,这台车油耗和它的车重(差不多1.6吨)差不多,算是中规中矩,毕竟2.0T动力没有油老虎那么夸张。
这让我印象深刻:很多人一听到国产车油耗就低不了,其实不一定。像我这台,动力虽足,但油耗控制得还行,不会让我觉得油老虎。其实不细想,这也是技术手段在进步的表现。
然后,讲一讲我在修理工那听来的话。有次去保养,师傅看我新买的车型,随口说:红旗这车用料厚,底盘扎实,刹车系统可靠。其实我之前看过一些报道,说他们用的材料比一些合资品牌还要用心。你知道的,国产车现在追赶的节奏快,但底层研发和供应链,还得花时间打磨。有次我问师傅,为什么这车跑了这么多公里还不觉得肉,他说:基础还是扎实啊,毕竟底子打得不错。我有点觉得,他说的可能是真心话,也有些行业内部话,真真假假,你懂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关于供应链,很多时候用料差异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你看一些大厂的零件,可能是签了长期合作协议的,也就是说用材更精良一些,这也是国产车能逐步缩小差距的原因之一。
突然转个话题,你们有没有觉得,这车的后排座椅靠背角度挺自然,坐久也不累?这点踩雷少,设计真用心。相比某些价格差不多的合资车后排腿部空间大得多,还能调节座椅角度,心里多少有点心疼那些硬邦邦的座椅。
我刚才翻了下去年拍的相册,记得第一次开车出去郊游。车里放的还是老歌,后座堆着一大堆吃的东西,还差点忘了带备用轮胎。说到这个,配备备胎确实算良心设计,虽然车不算大,但用个普通的轮胎,修补工具也在。现在很多车都为了省钱省到连个备用胎都省了,但我觉得到时候真用上,不一定晓得还能不能修得好。
说到售后,红旗的服务还算让我满意。试想:在高速路上临时跑出点小问题,电话搁了几分钟,售后就帮我预约了就近的服务站。我这车还在保修期内,油耗、胎噪这些,不会让我觉得突然卡住,就像有个听得懂我抱怨的家人。
想和大家聊个奇怪的点。你们有遇过开车时,突然想知道什么奇怪的小知识?比如我就根本没想过——车为什么起步会有点顿挫?可能跟变速箱的油液状态有关,或者变速箱的控制软件还在优化中。这个猜测,不一定对,但想着或许没有那么复杂(虽然我也不懂机械原理,只是感觉)。
越开越觉得,国产车的肉眼可见的变化其实挺让人期待的。像我身边的朋友,开始都觉得国产车没油耗控制好。但实际用下来,观察细节后,发现还可以。你们觉得,未来国产车还能逼近甚至超越主流合资车的水平吗?我自己的猜测,有点没底,但心里渴望那一天快点到来。
这个过程,就像追一部喜剧电影,你不知道结局,但每次剧情反转都挺带劲。也许下次,我会尝试看看其他品牌的车,再对比一下,它们之间到底差在哪。毕竟,汽车世界永远在变,谁不喜欢一点来点小变化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