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车大降价!15.8万跌至5万,续航230km仍无人问津

说起格力空调,家家户户都熟悉,但要说起格力董小姐参与打造的汽车,很多人可能就得愣一下了。

这事儿确实有点出人意料,但它真实地发生了。

一台纯电动面包车,刚推向市场的时候,定价高达15.8万元,可以说信心十足。

然而市场的反应却很冷淡,没过多久,这台车的价格就一路狂跌,如今在二手车市场上,花个5万块钱左右就能买到,即便如此,问的人还是不多。

格力电车大降价!15.8万跌至5万,续航230km仍无人问津-有驾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一次雄心勃勃的跨界尝试最终沦为了笑谈,还是一次对市场判断的严重失误?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来好好聊聊这台车背后的故事,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从一个“明日之星”变成了如今的“烫手山芋”。

这件事情的源头,要追溯到2016年。

那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在国内非常火热,很多有实力的企业都想进来分一杯羹。

格力的掌门人董明珠,向来以眼光独到和行事果断著称,她也看准了这个赛道。

不过,她最初并没有直接动用格力电器的资金,而是自己拿出了真金白银,联合几位商界朋友,一起投资了一家叫做“珠海银隆”的新能源公司。

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在猜测,这位“家电女王”是不是真的要造车了。

到了2021年,格力电器正式出手,控股了这家公司,并且给它改了个新名字,叫“格力钛新能源”。

这个名字里的“钛”字,其实就暗示了他们技术路线的核心,也拉开了格力正式进军汽车制造,特别是商用车领域的大幕。

他们推出的第一款主打产品,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这台纯电动封闭式货车。

咱们先来看看这台车本身到底怎么样。

从外观上说,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朴实,甚至有点跟不上时代。

车头是封闭式的,这是新能源车的典型特征,但整个车身的线条设计非常平直简单,没有什么亮点,看起来就像是十多年前的面包车样式。

和市面上那些设计得越来越时尚的物流车,比如五菱或者长安的同类产品相比,它在颜值上确实不占优势。

格力电车大降价!15.8万跌至5万,续航230km仍无人问津-有驾

车漆的质感也比较一般,摸上去有点粗糙。

总的来说,它完全是一副任劳任怨的工具车模样,不追求花哨,只讲究实用。

不过,它的实用性设计也确实有可取之处。

比如它的车身做得很高,内部空间非常规整,装载能力很强。

最值得一提的是它侧滑门的设计,开口非常大,这对于物流装卸来说是个巨大的优点,仓库里的小型叉车甚至可以直接把货物送进车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再坐进车里感受一下,那股浓浓的“工业风”就更明显了。

整个驾驶舱里,你能摸到的地方几乎全是硬邦邦的塑料,手感冰冷,设计也极其简化。

仪表盘和中控台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中控屏幕尺寸很小,分辨率也不高,在阳光强烈的时候,看清屏幕上的字都有些费劲。

座椅的舒适度也基本不用指望,就是简单的海绵填充,长时间驾驶肯定会感到疲劳。

但是,我们得换个角度想问题。

对于一台每天穿梭于仓库、工地,和各种货物打交道的物流车来说,这样的内饰反而是一种优点。

它非常耐磨耐脏,就算被货物刮蹭了也不心疼,脏了用湿抹布一擦就干净了。

毕竟,买这种车的用户,看重的是它的皮实耐用和低维护成本,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舒适性配置。

接下来,我们谈谈这台车最核心的部分——电池和续航。

这台车用的是一种叫做“钛酸锂”的电池,这是格力钛的技术王牌,也是这台车所有特点的根源。

格力电车大降价!15.8万跌至5万,续航230km仍无人问津-有驾

这种电池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突出。

先说优点,第一是充电速度极快。

根据官方数据,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充到80%的电量。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相当于司机师傅停下来吃一顿午饭的功夫,车子就能恢复大部分续航,这对于争分夺秒的物流行业来说,可以有效减少等待时间,提高车辆的出勤率。

第二个优点是耐低温性能好。

很多电动车一到冬天,续航里程就会大打折扣,被戏称为“电动爹”,但在寒冷的北方,钛酸锂电池的性能衰减要小得多,表现相对稳定。

然而,它的缺点也同样致命,那就是能量密度比较低。

说白了,就是同样体积和重量的电池,它储存的电量比主流的三元锂电池或者磷酸铁锂电池要少。

这就直接导致了它的续航里程非常短。

官方公布的续航是230公里,但在实际使用中,满载或者开空调的情况下,能跑个150到180公里就算不错了。

这个续航水平,对于需要在城市里大范围配送的快递员或者物流司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会带来严重的“续航焦虑”。

你总不能送一趟货,还得时刻惦记着下一个充电桩在哪儿。

了解了这些产品特性,我们再回头看它最初15.8万元的定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会卖不动了。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个价格可以买到续航更长、品牌知名度更高、售后服务网点也更密集的竞争对手产品,比如五菱荣光EV或者长安星卡EV。

格力电车大降价!15.8万跌至5万,续航230km仍无人问津-有驾

消费者都是很现实的,用同样的钱,大家自然会选择综合实力更强的产品。

格力在家电领域是王者,但在汽车领域,它还是个新手,品牌影响力几乎为零,消费者对它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都心存疑虑。

产品本身存在明显的短板,定价又如此自信,市场自然不会买账。

随着销量的惨淡,大量的库存车积压在仓库里。

为了清理库存、回笼资金,格力钛只能选择大幅降价。

当价格从近16万一路跌到5万多的时候,这台车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机。

虽然它不适合在城市里长距离奔波,但在一些特定的、封闭的场景里,它的价值反而凸显了出来。

比如,在一些大型工厂的厂区内部,各个车间之间需要频繁转运物料,每天的行驶距离并不长,而且厂区内充电方便,这时候,它续航短的缺点就被忽略了,而充电快、载重能力强的优点则被放大了。

再比如,在港口、机场或者大型物流园区的内部,作为短途驳运工具,它也同样非常合适。

对于这些企业用户来说,花5万块钱买一台皮实耐用、装卸方便的电动工具车,成了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就这样,这台当初定位失误的车,在价格降到谷底后,歪打正着地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

格力钛的造车经历,其实给所有想跨界的企业都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它告诉我们,汽车制造是一个技术、资金、人才都高度密集的行业,有着极高的门槛。

它不仅仅是把零件组装起来那么简单,背后涉及到复杂的整车研发、庞大的供应链管理、成熟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售后体系。

即便强如格力,拥有强大的品牌和资本,在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时,也同样会因为缺乏行业积累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而栽跟头。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次经历也并非完全是失败的。

它让格力钛认清了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最终通过调整策略,在一个非常细分的市场里站稳了脚跟,也算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虽然不大、但却可行的道路。

这或许也说明,对于跨界者而言,与其好高骛远地追求一个宏大的梦想,不如脚踏实地,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做起,可能才是更现实、更明智的活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