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之锁,胜过亡羊补牢。”
话说,咱这铁疙瘩出行,谁还没经历过几次“胆战心惊”的瞬间?明儿个自诩为老司机,可架不住冷不丁冒出个“鬼探头”,一脚急刹,后背脊梁骨都凉飕飕的。不过咧,以后这类“高能预警”的时刻,兴许能大幅削减,皆因“强制性AEBS国标”这尊大神要降临了!
通俗易懂点儿说,这国标就是国家铁了心要让所有新出厂的轻型汽车,都得标配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这玩意儿,往好听了说,是“护身符”,往实在了讲,就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替你踩刹车,能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减轻点儿皮肉之苦。
这事儿的来龙去脉,且听我细细道来。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释出了个征求意见稿,名头着实有点拗口,《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重点在于,它要从之前的“倡导”摇身一变,成为“硬性规定”!不光如此,覆盖面也扩容了,不单单是家用轿车,轻型厢式货车也得装上这宝贝。更牛的是,它还得能慧眼识珠,辨认出像行人、自行车这类“交通弱势群体”。暂定2025年6月30日截止意见征集,估摸着正式落地实施也指日可待了。
或许有人会嘀咕,这玩意儿真管用?瞅瞅那些“洋盘”国家,欧美日早就强制安装AEB了。再回头看看咱这儿,虽说还没硬性要求,但已经有不少车子“尝鲜”了。数据不会撒谎,今年前8个月,国内新车AEB的装配率大概在六成左右。新能源车更是先行一步,直接飙到62.9%。这说明啥?明摆着大伙儿对安全系数的要求是水涨船高啊!
这强制标准一旦颁布,影响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小了说,关乎咱寻常百姓的出行安危。往大了讲,直接影响着整个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
试问,谁不想开一台更让人放心的车?强制AEB,无疑是给咱们的安全上了双重保险。不仅如此,它还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医疗支出,减轻社会压力。
再说对汽车产业的影响。这绝对是一场“优胜劣汰”的大戏!
对于那些汽车电子元件供应商、智能驾驶系统集成商、车载传感器制造商而言,这简直是“天降甘霖”!市场需求蹭蹭往上涨,预估市场规模都要翻一番。尤其是那些在AEB系统技术上遥遥领先的供应商、具备仿真测试能力的企业、车规级芯片制造商,更是要“一飞冲天”了。
反观那些技术不过硬的企业,恐怕就要面临被市场无情淘汰的命运了。毕竟,安全这码事,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当然,短期之内,整个行业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毕竟,加装AEB系统,势必会抬高生产成本。但这笔钱,在我看来,是物超所值的。
兴许有人会问,这AEB到底有多大能耐?我给您举个活生生的例子。
前几年,我有位朋友自驾带着一家老小出去兜风,在一个十字路口,冷不丁窜出来一个骑电瓶车的,朋友反应慢了半拍,眼瞅着就要撞上了。幸亏他的车上装了AEB,系统自动启动紧急制动,才避免了一场惨剧。事后,我这朋友后怕地直说:“多亏有AEB,不然真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
这样的案例,想必诸位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或者有所耳闻。AEB,绝不是“绣花枕头”,而是实打实的“救命稻草”。
因此,这个“强制性AEBS国标”的推出,绝对是桩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它不仅能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系数,还能促进汽车产业的升级转型。
放眼未来,伴随着新规的落地,国内AEB的渗透率肯定会迅速攀升至100%。这将会催生一个约莫500亿元的新增市场。
那么,咱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企业呢?
依我看,应该关注那些研发投入占比高的行业翘楚,因为他们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做后盾;应该关注那些已经通过国际权威认证的零部件供应商,因为他们的产品品质有保障;还应该关注那些提供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因为他们具备更全面的技术储备。
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强制AEB仅仅是提升安全系数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恪守交通规则,争当一名文明的驾驶员。
说到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替代人的责任心。安全驾驶,才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负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