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电车捡漏成惊吓?前任车主深夜发来:车窗没关
刚过户的二手电车突然在午夜弹出提示:“后座充电宝落了吧?”新车主惊出一身冷汗——前任竟能实时监控车内动静。这不是恐怖片剧情,而是广东一位特斯拉二手车主亲历的闹剧 。更荒诞的是,当他联系车企解绑账号时,4S店以“非本店购买”为由拒绝操作,前任的名字至今还霸占着车机屏幕 。
方向盘在自己手里,控制权却在别人口袋
深夜用APP查看车辆状态,却刷到陌生人的行驶轨迹——这是天津王先生过户车辆给妻子后发现的诡异现象。他的手机依然能解锁车门,导航记录里还躺着前妻新男友家的定位 。罗兰贝格调查戳破行业暗疮:市面上大量二手车交易后,原车主仍可通过APP窥探新车主隐私 。
某品牌车主卖掉车辆半年后,仍持续收到“电量不足”“车窗未关”的推送 。当投诉涌向客服,得到的答复竟是“技术限制无法解绑”。车企把皮球踢给二手车商,车商摊手:“我们只管过户证件” 。
四重漏洞织成偷窥温床
法律的天平首先失衡。广州互联网法院曾判决二手车的维修记录、驾驶特征不属于隐私 ,理由是“无法直接关联特定自然人”。但当黑客仅凭二手特斯拉车机就能复原前任住址、通话记录时 ,所谓的技术屏障薄如蝉翼。
车企的账号系统更是形同虚设。某造车新势力直到2023年才在舆论压力下修补过户解绑功能 ,而更多品牌仍要求买卖双方同时到店操作,异地交易几乎成了隐私泄露重灾区 。
二手车商的麻木加剧危机。某市场经理直言:“我们查验发动机号比查数据权限认真十倍” 。消费者维权时才发现,合同里根本没有“数据清除”条款 。更讽刺的是,前任车主往往也无辜——他们压根不知道云端还存着自己的控制权 。
锁死隐私黑箱的三道密码
改变正在萌芽。2025年4月,《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首次要求车企建立“过户自动注销机制”,并将数据安全纳入强制标准 。北京某二手车平台已试点“双清服务”:交车时强制格式化车机,并视频见证原车主解绑账号 。
技术派车主摸索出自保法则。深圳新能源车友会流行“购车三刀流”:验车时恢复出厂设置;交易后立即修改车联网密码;用贴纸覆盖车内麦克风 。有车主甚至随身携带物理钥匙:“防不了黑客,至少防前任锁车” 。
真正的曙光来自出口市场。中东车商对中国二手电车的电池健康度提出严苛要求——包括彻底清除前任数据 。当海外买家拒绝为隐私漏洞买单时,倒逼着国内车企将数据安全写进出口协议 。
哈尔滨车主张睿的感叹道出无奈:“停在自家车库的车,却像是别人手里的玩具。”当车辆控制权变成可转手的幽灵,捡漏的快乐早已被焦虑取代。你会放心让陌生人掌握你爱车的“云钥匙”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