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骑士分享,不吹不黑聊摩托。
面对几乎已经成为“标配”的自动启停系统,很大一部分驾驶员将其称之为“鸡肋”,但你真正了解它的研发初衷和实际效果吗?本田为什么又会将这一技术下放到跨骑类摩托车上呢?
扒资料得知自动启停功能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当时是作为混动的雏形被发明出来的,因此该技术并没有独立的发明人,而是各大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协同合作的结果,直到2000年前后才被正式商业化,逐渐成为了汽车板块的座上宾。
1.自动启停的逻辑
自动启停系统有三大主力板块,分别是增强型蓄电池、高效启动机、智能电控系统。前两项不难理解,它的难度就在智能电控系统,因为这里面所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不具备较高的智能兼容性,就会很容易出现系统错乱。
简单来说,该系统在电压充足、电流稳定、发动机温度正常等的前提下,才能触发工作,以达到降低尾气,节省燃料的目的。
它的工作逻辑其实很简单,既然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和燃油消耗量,那么在特定情况下,就可以通过直接关闭的方式来进行弥补。属于简单粗暴型。
但事实上它还有衍生功能,对于自动挡变速箱汽车来说,它其实还能保护发动机和变速箱,因为车辆等红灯状态下,不管你的变速箱处于哪个档位,它都属于耦合状态,这种情况下就会有正常磨损,并且还会让原地着车的发动机温度过高,所以与其让其处于怠工状态白白浪费,还不如直接暂停。
但是自动启停有时候确实有点鸡肋,比如过短的等待周期中就会出现频繁启动,拥堵路况下也会不经意间熄火,会让路人误认为“新手上路,技术差劲”。
2.技术下放
摩托车的自动启停逻辑和汽车一样,但它的结构会更加的简洁和紧凑,当发电机和启动机合二为一时,就能实现自动启停效果,因而目前的很多150踏板车都具备这项功能,但汽车遇到的问题,摩托车同样存在,所以就有用户对这一功能并不买账。
但本田等日系品牌还是在不惜余力的,将这项技术发扬光大,它旗下的2026款CB125F据悉就融入了此项功能,从这项技术节省燃油的亮点来看,貌似对于125跨骑车没有多大的帮助作用,毕竟这类车型的百公里油耗本身就不高,也就2L左右,频繁的启停又能降低多少油耗呢?
但请注意此项功能,既是技术先进的代表,还能减少尾气排放让其更具竞争力。本田这款主攻欧洲市场的车型——CB125F,通过全新的esp引擎,将符合欧五排放标准,这才是它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见,自动启停系统的初衷其实并非节省燃油那么简单,我更相信它是为了保护发动机和变速箱,并减少尾气排放而大量应用的事实。
至于摩托车搭载自动启停也并非哗众取宠,它的实际价值主要取决于车辆的应用场景,如果是荒郊野外效果等同于零,但如果是市区拥堵路况,那么还是比较显著的,所以理性看待,合理使用即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