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米汽车最近的一份用户画像报告,我第一反应就是:雷军拍手笑出了声,这波操作,稳了。我敢说,就算小米SU7、YU7现在还没跑遍全国每条马路,光是「买小米汽车的人大多是年轻精英」这一点,就足够让很多朋友感到羡慕了。可是问题来了:你有没有想过,这究竟是在卖车,还是在卖「精英」身份?咱是不是买辆车,顺带还能把自己身上的某种标签升级了?
我们先来看看数据。报告显示,YU7车主平均30岁上下,85%不到35岁,本科率也是85%以上,家族年收入30多万。别以为这30万能横着走,但你拿去和其他新势力或者传统品牌一比,确实高出半头。买得起的不说是土豪,但至少离月光族远着呢,手头宽裕、学历高、年龄轻,妥妥的都市青年精英形象。这是谁梦寐以求的目标用户?企业家的白月光,打工人的灯塔。
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天天谈「年轻人不买账、消费降级、年轻人佛系」,结果小米一上来,把这样一群人吸引过来,这事儿是不是有点反常?为啥大家都能卷得起麻花,偏偏小米就受欢迎?难道仅仅是性价比吗?
我不信。说到底,小米在做的,是品牌认同感的生意。大家买小米汽车,图的可能不是配置堆到让人眼花缭乱,也未必是价格「刀刀见骨」,更多是带着点心理认同:用小米,代表我紧跟潮流,我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人。这跟用手机、穿潮牌、喝咖啡是一个道理。谁不想年轻?谁不想精英?年轻精英有几个,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但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混成「三高」:高学历、高收入、高颜值。小米就是把这样的预期,按到你身上,再大张旗鼓告诉世界一遍:买小米汽车的,都是这样的人。
当然,某种意义上,「得年轻人得天下」这话没错。年轻人买一辆车,带动的不只是自己,还能带上爸妈、同事、朋友,一圈又一圈盘活社交关系链。像我有个朋友,最早一台电动车在朋友圈晒图,一下子八个人来问:咋样,好用不?这就是口碑电商、社群传播、品牌病毒式传播的一大法宝,小米用得顺手。再加上小米本来在手机、家居、AIoT的整个大生态链,你买了车,搞不好很快手机就换成小米,家电也换成米家的;车和生活绑定到一起。你看不上这个世界,但不得不承认,刚需和圈层认同,最后都会变成买单。
那再来设想个问题:如果雷军面前,不是这样一群精英用户,而是中年阿姨大叔会怎么样?可能热度也有,就是没这么带劲——至少在今天的消费环境里,年轻人代表潮流、代表消费升级、代表未来,老一辈多半买个安心图个实用,跟着买的人少,对品牌价值提升也有限。说起来残酷,现在这个社会,对年轻人的话语权、引领力是前所未有地重视。流行的产品让年轻人愿意掏腰包,就相当于品牌活力值直接飙满格。小米很明白这点,努力把游戏打到年轻人心坎里,不就赢了吗?
但说到这,我又想问:这些30岁的精英,真的能支撑小米汽车走到世界尽头吗?说到底,现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残酷,大家都盯着同一块人群;你能抢到多久?不是说你家SU7、YU7牛X,同类品牌不学你?其实市场是残酷的,用户是聪明的。年轻人这块蛋糕很香,但耐不住大家都冲着它下刀。买不同品牌车的年轻人,也许只是凑个热闹,不会死心塌地。
换句话说,今天你靠着精英人设蹿红,明天别人造个更酷更高级的品牌概念,你能防得住吗?真正的强品牌,是「不管你多大岁数什么背景,都觉得你好」;如果陷入了只靠圈层打天下,一不小心就玩成了「网红爆款」——一年红,三年凉。真正决定能不能走长远的,还是能不能触达到更广泛人群;不只是「精英」们的象征,更是普通人用起来也不会自卑的选择。
小米汽车这波年轻精英的定位,固然漂亮,但它同时也是个挑战。顶着「时代宠儿」的帽子,难免被捧得高摔得也快。现实是,你30岁的精英今天买单,明天35、40岁了你还会买么?未来的年轻人会不会也想要新的品牌、新的身份认同?光靠一轮精英红利能吃几年?一个消费品牌,忽悠得了一代人的心,一代人走远后,品牌怎么办?你见过上一个在中国靠「年轻精英」火出圈的品牌是谁?后来呢,还剩下啥?
说到底,比起单纯讨论「小米汽车的用户怎么都是精英」这个现象,我更想提醒一句:品牌和人的成长一样,得从幻想走向现实。想要长远,总归还得下沉,让更多的普通人用得起、用得爽、用得安心。比起拿一份用户画像沾沾自喜,更重要的是:小米能否把车做好到让所有人都买账,甚至让自己的父母、亲戚、邻居,开起小米出门都觉得有面子而不尴尬。那才是真赢。
当然,雷总兴奋可能还有其它原因。一是这帮精英年轻人,消费能力强,更爱尝鲜,传播快,声音大,花钱也舍得。你不用大价钱铺广告,这些人自己帮你吆喝宣传,不花一分钱的社交裂变。有点像大学里那个每天换新手机、穿最新球鞋的同学,总能最大概率引来旁边一圈人围观。可问题也来了,这样的品牌气氛一旦形成,「精英」标签一旦粘牢,会不会也限制了自己?当主流消费者渴望的已经不是精英,而是更普惠、更人性化、更真诚的服务和体验,你会不会转身慢半拍?
年轻精英固然带动品牌调性,但别忘了社会运行还是九成普通人。小米现在的高光时刻,怎么往下传递,怎么变成一种更广泛的共识和生活方式,才是最终决胜的关键。
有句话说得好,「今天你让别人羡慕,明天别人也许就把你忘了。」大家好奇小米车主都啥身份,更该关心未来的小米车主是不是还能一如既往的「带感」。精英光环会消散,口碑、服务、产品才是底气。希望小米既享受当下的骄傲,也要有穿越周期的定力。
自己问自己一句,你买车会只认准精英的标签么?还是觉得用啥好用、划算,顺手才是硬道理?再想想,未来的小米会走哪条路?精英的一张画像够了,还是大众的长久口碑才更值钱?
说来说去,雷军这回肯定很高兴,但更值得高兴的是,这波小米终于成了「自己选客户」的品牌。希望小米别忘了,这只是新故事的开头,后面可别一头扎到精英人设里走不出来。真正牛的品牌,都得让全中国、甚至是全球普普通通的人都为你点赞,到那会儿,雷军可以更放心畅怀大笑了。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