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与理想汽车:盈利模式的异同解析

先来看一个真实故事——某科技公司高管张先生最近想换一辆新能源车。预算30万的他,原本在理想L9和零跑C16之间犹豫。试驾后发现,L9的豪华内饰和智能配置让他心动,但落地价超过40万;C16虽然品牌知名度稍低,但同样的空间、续航和辅助驾驶功能只要25万,最终他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两家车企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一个靠高端溢价建立护城河,一个用极致性价比俘获大众市场。

一、赚钱的路子:高端溢价VS普惠战略

理想汽车走的是典型的“高举高打”路线。他们的L系列车型平均售价超过35万元,最贵的MEGA售价近60万。这在新能源车市场堪称“豪车”价位,但理想用精准的家庭用户定位成功突围。就像商场里的高端护肤品专柜,通过精致的体验服务和品牌故事,让消费者愿意为情感价值买单。2024年,理想交付量50万辆却能创造1445亿营收,单台车创收28.9万元,足见其溢价能力。

零跑汽车与理想汽车:盈利模式的异同解析-有驾

零跑汽车则像超市里的自有品牌商品。C系列车型平均售价18万元,B系列更是瞄准10-15万元区间。但这家公司把“省钱”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自主研发三电系统省下20%采购成本,零件通用率88%降低研发费用,甚至和佛吉亚共建工厂节省物流开支。这就像自家烘焙的面包店,用自产面粉、自建烤炉,把成本压缩到极致。2024年零跑交付30万辆,营收321亿元,看似单台创收只有10.7万元,但靠着薄利多销,硬是在第四季度挤出了8000万净利润。

二、技术路径:堆料创新VS精准研发

零跑汽车与理想汽车:盈利模式的异同解析-有驾

两家企业的实验室藏着完全不同的研发密码。理想把研发经费重点投向智能化前沿领域,2024年投入110亿元研发费用,其中超过60%用于自动驾驶和800V超充技术。他们在北京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智能驾驶测试场,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芯片、5C超充这些“黑科技”都是标配。这就像米其林餐厅选用顶级松露和鱼子酱,用稀缺食材打造独特体验。

零跑的研发更像家庭主妇的精打细算。29亿元的研发投入看似只有理想的三分之一,但他们专攻能立即见效的技术——把电子零部件自研率做到70%,自研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让成本下降15%。更聪明的是,他们选择了“跟随策略”:当同行在城区NOA上烧钱时,零跑选择先做好高速领航辅助;当大家都在卷1000公里续航时,他们专注优化550-650公里的黄金续航区间。这种务实路线,就像用家常食材做出美味菜肴,既控制成本又满足大多数人需求。

零跑汽车与理想汽车:盈利模式的异同解析-有驾

三、成本控制:规模效应VS垂直整合

理想的成本控制秘诀藏在供应链管理里。他们采用“地产式研发”,把80%的供应商布局在常州生产基地300公里范围内。这种“家门口”的供应链,让L系列车型的零部件库存周期缩短到12天,比行业平均水平快一倍。更厉害的是他们的模块化平台,L6到L9四款车共用75%的零部件,就像乐高积木组合出不同形态,单款车型研发成本直降40%。

零跑汽车与理想汽车:盈利模式的异同解析-有驾

零跑则把垂直整合玩出了新高度。从三电系统到车机芯片,从座椅骨架到空调管路,60%的零部件自主生产。这相当于农民自己种菜、养猪、榨油,把整条产业链握在手里。他们的金华工厂里,冲压车间和电池Pack生产线直线距离不到200米,运输时间压缩到15分钟。这种“厂内循环”模式,让零跑的单车制造成本比代工模式低18%。

四、市场策略:口碑裂变VS渠道下沉

零跑汽车与理想汽车:盈利模式的异同解析-有驾

理想的用户运营堪称教科书级别。他们在每个交付中心配备“家庭体验顾问”,用VR设备展示车内儿童娱乐系统,甚至设置亲子烘焙区。这种沉浸式体验催生了惊人的口碑效应——2024年45%的新客户来自老车主推荐。更绝的是他们的社群运营,车主自发组织的“理想家庭日”活动遍布全国238个城市,这种情感连接让品牌忠诚度高达67%。

零跑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战场。他们把4S店开进三四线城市的建材市场隔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接触主流消费群体。在临沂某汽车城,零跑的销售员能带客户到隔壁建材店比较:“您看这块中控屏的成本,和我们展厅地砖的进货价差不多。”这种接地气的营销,配合7.98万元起的T03微型车,成功打开了中小城市市场。2024年零跑新增客户中,58%来自非限购城市。

零跑汽车与理想汽车:盈利模式的异同解析-有驾

五、殊途同归的盈利密码

看似迥异的商业模式背后,藏着相同的底层逻辑。理想用高溢价支撑技术投入,再用技术创新巩固溢价能力,形成正向循环;零跑用极致效率降低边际成本,用规模扩张摊薄固定支出,构建盈利飞轮。就像登山者选择不同路径,理想走的是装备精良的“技术攀登路线”,零跑选的是稳扎稳打的“资源节约路线”。

这种差异在财报数据上尤为明显:理想的毛利率长期保持在20%左右,零跑从0.5%艰难爬升到8.4%;但零跑的销量增速达到182%,是理想的2.3倍。两家企业用实践证明了新能源市场的多元可能性——高端市场能孕育出苹果般的利润王者,大众市场也能跑出丰田式的效率大师。

2025年上海车展上,理想的展台放着价值百万的无人驾驶概念车,零跑则用C10车型现场演示如何拆解省成本。这两个展台相隔不过百米,却勾勒出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的两极——当技术派和实用派都能找到盈利之道,这个行业才真正走向成熟。正如手机市场既有万元折叠屏也有千元性价比机,未来的马路或许会同时奔跑着理想的科技旗舰和零跑的国民神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